我与乔栋民先生初识于常乐中学,曾一块儿工作多年,志同道合,情感融洽。退休后,近两年冬季他住在县城,我俩接触的时间于是多了,闲余谈古论今,评文品诗,相互砥砺,无话不谈。由同志到朋友,由朋友到知交,真可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栋民先生致力教育事业,严谨博学,爱生如子,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热忱,学子莘莘,桃李遍天下。他是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模范班主任。他的讲课生动深刻、析理透彻,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教学成绩卓著,曾参加全国高考语文评卷工作。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提笔撰文,腕底生华,文采炫目。2009年,他在母亲去世之时无限伤痛,挥墨如飞一气呵成了一篇《祭母文》,于追悼会上宣读,感天悲、恸地哀,全场乡民涕泣沾襟,阖家柩前放悲声。他的这篇《祭母文》实属罕见之作,凡耳闻目睹者,人人感动、个个称颂,纷纷索稿,网上点击人数与日俱增。
近日,细细品读栋民先生的《晚晴》诗文稿,惊叹不已!他的文章写得好,早已闻名,殊不知其作诗竟是一位行家里手。我不至一遍地反复玩味他的诗词,一咏三叹,爱不释卷。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禁不住自发吟咏;其意境深远,引人入胜,不由得壮思逸兴,遐想飞扬;情真意挚,生活气息浓郁,触到灵魂深处心弦共颤,感我潸然泪下。至此,我深觉读到了真真正正的诗,体会到九曲柔肠之情,受到了无比美的享受。粗略而言,其诗作中的词无论小令、中调,中规中矩;古风新诗,言顺韵合;现代诗自然、活泼、风趣。遣词炼句,打造意境,体例形式极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那字里行间隐含的无言大爱,隐约忧伤,深沉情思,由衷渴望,给人以无限想象。如:他的《十六字令》:“天,何日圆蟾照我还!娘何在?深门锁秋寒。”仅只十六个字把那人去屋空,静夜思归的忧伤心情及寂凉景象写到了绝处。《情洒条山麓》、《肠断幸福桥》,真情绽放,绵意无尽。特别是《浪淘沙·梦游普救寺》:“久慕月西间,辗转难眠。梦中‘户半’待君还。夜里寻来莺不在,古寺遗篇。……唐月萧风今又是,往事千年。”其巧妙的笔法浑然天成的浪漫风趣,匠心独运的意境打造,惊醒李太白,唤回李商隐。再如“人生感悟”部分:“劝君莫要常短叹,放开眼量看风物。学到‘若愚’方大智,修至‘糊涂’才贤雅。”等诗句,哲理深邃,使人看了如醍醐灌顶,心胸豁然开朗!眼界辽阔,精神振奋,灵魂得以净化,纵有愁绪顷刻间烟消雾散。真乃优美佳作,字字锤炼,句句牵心,篇篇感人。足以看到栋民先生坚实的文字底功,厚重的文学修养,以及透彻的生活洞察力,高超的艺术想象力。造诣之深,使人心悦诚服。
乔栋民先生何以才华富盛,笔意健,在晚年很短的时间铸成大作,一举惊人?这绝非偶然。就此,我仅从几个主要方面较深入地谈一谈。
其一,《晚晴》中所表现的坚实文字底功是栋民先生在长期实践中磨炼出来的。见于教师的职业性质,他养成咬文嚼字和逻辑思维严密的习惯,炼词造句恰中求精,文风朴实,论理深刻,常常委以写作重任。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教育系统每年假期都要召开全县教师大会,他均被抽调在大会简报组、材料组担任副组长、组长之职,大家称其为教育界“一支笔”。他曾聘为运城《读写研究》杂志特邀编辑,被经常抽调乡、县机关帮助写作,久而久之,铸就了他一双描诗绣文的硬腕,故而他下笔得心应手,挥洒自如,行文情理并蓄,感人至深。
其二,栋民先生热爱生活,酷爱民族文化。他广读博览,深谙历史,国学基础扎实。其诗词意境优美,底蕴丰厚,句外见功力;题材涉猎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时间跨度久远。追忆往昔,千古风月情怀无限;赞美今朝,人非物异沧桑巨变,展现时代风貌。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他诗歌创作的思想源泉,亦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之不枯之源。
其三,“情”是诗歌创作的动力之源。《晚晴》中渗透着浓浓的父母儿孙骨肉亲情,夫妻爱情,朋友的真挚友情,师生的深厚感情,以及自己的悲喜忧伤之情。情生于人之本性,感于事而动之于心,发乎嗟叹即成为诗。诗无情则不感人,人无情则不为人。大凡一位诗人,必然是一个情感丰富之人。栋民先生是一位重情重义情感深厚之人。《晚晴》中的诗词情味浓郁,感动人心,有灵魂、有活力,成为激发人们斗志、鼓舞精神力量,珍惜现实、向往未来的动力源泉。这是先生之诗歌鲜活的生命力之所在。
其四,《晚晴》中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内在价值。
《晚晴》中的诗歌融于新旧诗体,内容与形式完美谐合,散发着古典的沉韵又体现出新诗的格调,给人以深远悠长、清新明朗之美感。评介一首诗的好坏,不是看是否合规于某种传统的格式,重要的是鉴别是否有感发言志之内涵。进而言之,即不仅在于你写了什么,而在于诗中蕴含着什么。栋民先生写古虞沧桑用“春城不见草木深”,述静夜思归用“何日圆蟾照我还?”《桃园醉》借桃花托物言志,大写心愿,底蕴丰厚,隐喻深广。《拥抱春》上阕以人格化的艺术手法尽抒胸臆,蕴含幽妙深微,知不能言,言无以名状,惬意无穷;下阕由春意入乡情,“人去屋空锁春韵”,于万象纷呈中而见苍凉。这才是好诗。诗中的美好“意境”是他心境的外化“境象”;蕴含的意义,是他深层的内在精神和灵感的体现,这正是先生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内在价值之所在。
其五,栋民先生的高尚品德决定了《晚晴》的诗品高格。
“诗以境界为最上”。要作好诗,必先做人,品高诗必雅。栋民先生浑金璞玉,政治文化素养良好,他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结识良友、尊老敬贤,《晚晴》中《一位老革命》一诗,他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情感真挚笃实,拳拳赞颂了一位老革命——令狐野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思国忧民,始终保持革命节操的高贵品质。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精神矍铄、意志无比坚强的革命老寿星的光辉形象。他活到老学到老,情趣高雅,平易近人,令人敬崇,使人爱戴,感人至深。在情真意挚、亲切自然的诗句中展现出革命老人的慈怀厚德,渗透着强烈的政治感染力,体现了令狐野先生极高的思想境界,使人受到深刻教育。这首诗已入编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献礼红色经典图书——《中国共产党之歌》一书中,并被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评为优秀作品,特发荣誉证书。
读完《晚晴》,掩卷闭目,浮想联翩,感情潮水般涌起。其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金言珠语,置我于诗的国度,浸沉于“情”的海洋,蓦然明白了《晚晴》的深奥之意。
“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橘芳馨。”是金总要发光。乔栋民先生已步入古稀之秋,但他壮志不减当年,拿起笔来赋诗缀文,佳作连篇,陆续发表于省内外各报章杂志。去年编《千秋流芳》图册一本,最近又集《晚晴》一部,并闻之《解字悟义》图书即将脱稿。真乃:
“苍龙日暮还行雨”,“犹陪落日泛秋声”。
少壮未酬凌云志,古稀挥毫重“晚晴”。
铸成大观面世人,一举成名刮目睁。
老树春深更著花,文苑奇葩增一丛。
栋民先生让我为他的《晚晴》写序,实怯难负重托。“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情之下,却之不得。他的《晚晴》寓理含情,耐人寻味,我虽反复品读,仍尚浅尝辄止。寥寥数语,难以尽意,故而,仅把我在《平陆人物谱·第五卷》中为栋民先生写的《甘洒热血育桃李》一文用来补序,从中可以看到他寒门苦读,严谨治学,情注校园,培桃育李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的品德、情操,从而便可深刻领会《晚晴》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原文附后)。
栋民先生的这部诗文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其中不乏精品,许多诗文发表于省内外报章杂 志,入编国家级权威性图书经典。这部佳作,是他情感的凝聚,智慧之浓缩,心血与汗水的浇铸,对人的教育与启发作用不可估量,有幸目睹者必受裨益。
是为序。
张绪宛,著名书法家,汉语语言学家,全国十大实力派书法家之一。发表多篇论文,作品先后被中国吴道子艺术馆、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等各家馆院收藏。在多次国际国内书法展赛中获金奖98次。现为中国国际书法研究会研究员,香港特区国际羲之书画院名誉副院长兼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中心终身名誉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