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生写进历史

来源:百合花    作者:李敬泽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25    

  最近,在政坛上跋涉多年的王楚京同志把他过去的从政生涯、家庭轶事、求学经历、老年活动及理论成果分门别类,拔精点粹,存史补遗似地编写出来,文内满满透出的高瞻、超脱、坦诚、和爱精神,字里行间蕴弥着的灵气、文气,令人倾慕万端,联想多多,叠加回味。

  一、一腔坦诚如金玉

  真实,是自传性作品的灵魂,是臻成传记著作最最重要的元素。在中国古代,曾有人为原版记录历史而付出了生命代价。那些旨在美化自己生前身后名的人,大多用的是曲笔及溢美之词。一生坦诚为人,勤勉做事的王楚京显然把真善早已奉为圭臬,行文间自始至终抖落着一种浓郁的真情和坦荡。如他在叙述儿时的经历时,把母亲早死后经常穿着破衣烂衫,脚上套了个半截鞋,成天泡在池塘里,以致头上长起了黄水疤,性格渐次孤僻,一次逛庙会后竟找不到家,被人引送回来的“窘境”抖落了出来。在写到上学经历时,又把自己因不了解词义,错把美国总统写成“美国竹筒”,劳动时被大雨淋得透湿,摘棉花时因累在棉花垄里睡着了的趣事暴露无遗。在述写家庭建设时,又毫无保留地把第一次箍窑时中途塌顶,第二次盖房时拖拉机翻车,第三次建院因想省钱,导致三次更换壳子版,打顶时又遇突然停电、意外断水的诸多难处一览无余地宣露出来。在写到老年生活时,又绝无遮拦地暴露了脑子明显迟钝,写东西慢,熬几个通宵,“人都晕忽忽的,好像害了一场大病一样”的老年现象。这些“窘事”的直述,不仅表明王楚京同志是一个为人磊落,胸怀坦荡,立意高远的人,而且说明他身上具有一种勇于正视困难,敢于担当重任的可贵精神。这些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辛勤打造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核心部分,是至为珍贵亟需经久传承的,我们幸喜地在王楚京同志的文章里,看到了这一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二、多棱人生凝七彩

  多面,是自传性文体的另一大特色,也是让读者通过文字立体全面认识作者的唯一通道。回忆录不仅要忆及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作者所触及的整个社会。王楚京同志的文集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回忆录不仅提纲挈领地述写了他一生为之骄傲的从政生涯,而且抒写了他的创作之路、家庭建设、联产承包和老年生活,又由此涉及到与他同舟共济的妻子、子女和同仁,用大量的笔墨赞颂与之相与的忘年朋友。我们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简要地勾勒出这样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生路线图:上过运师,当过教师,搞过四清,蹲过点,参加过红卫兵。当过编辑,搞过通讯,大量撰写公文材料。十四年从事农工部工作,最后搞政治协商。退了后办过老年大学,开辟过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过“中华魂”主题读书教育活动,三次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职务从干事到主任,从主任到部长,最后一路上到了县政协副主席。终生喜爱写作,多年来编过通讯,撰过论文,编过《人物谱》,创作过为数不少的诗歌、戏剧和散文等。还自学太极拳,练成了县城首屈一指的太极拳教师。嗓子清脆高亢,圆润宏亮,八岁时会唱《识字歌》,上学时是歌咏队的领唱者,而今年逾古稀,还能把当地的传统眉户剧《十二把镰刀》唱得字正腔圆。会拉二胡,能扬麦场,所种的庄稼全村第一……这些多彩的生活棱面拼成了这样一个生动活泼的形象,即王楚京同志是一个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的人,是一个思想敏捷,能力全面的综合性人才,是一个艺术气质浓郁,才华横溢的文艺战士,更是一个不甘寂寞,自强不息,奉爱于世,惠及他人的德高之士。看他的回忆录,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人生知识,受到思想启发,积累生活经验,鼓舞奋斗勇气。

  三、真知灼见透睿智

  文章的思维高度,是决定一部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于以述写个人生活轨迹为主的集子来说,文集所释放出来的思想光华更是人们衡量作品价值的重要依据。王楚京同志的集子中,收入了不少自己在从事农业工作和政协领导工作时,对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些调研文章和学术论文。如在县农工部任职时,他主持起草了全县农村改革的意见、承包制方案和经济发展战略。这些方案、决定和意见,都被县委、政府作为正式文件下发。其后,他在农村产业发展进入专业化阶段时,又深入全县农村走乡串户,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的一条主要途径——平陆县部分专业村调查》一文,因该文见解独到,举例实在,被省农村发展中心《调查报告选编》所刊载。此后,他更多地深入农村,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先后撰写了《常乐镇农村基层党组织状况的调查》、《办好企业增实力,搞好服务同致富--城关镇下村兴工致富调查》、《晴岚乡发展大牲畜调查》、《向东村发展百合调查》、《浅谈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新的经济联合体要和商品生产同步发展》、《目前土地承包的利弊及其对策》等,这些文章先后被国家级刊物《农业经济问题》和省、市农工部主办的刊物所采用,有两篇还被地区评为优秀论文。这些闪烁着思想光华的理论文章,不仅对指导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对全省农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这些理性文字的编进,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轨迹,同时也改变了集子的行文模式,使文集体现了不同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四、朴素文风蕴激情

  回忆录是自己亲闻,亲见,亲历的过去,是融入断代史的一种珍贵资料,需要用准确的事实,无虚夸、无掩饰、不挟私的态度和朴实健美的文风来体现。王楚京同志由于受过正规教育,毕业后又长期从事公文写作,具备了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而党政机关重实例,重调查研究的风气,又使他养成了朴实老到的文风。他的作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深深地体现着一种吹尽狂沙、枝老愈坚似地朴实、简要和坚劲。如他在写儿时的家境时,几近口语化的文字使人觉得他就坐在眼前,用无比低沉的调子在品咂过去的苦难。而在叙述自己三次建房的挫折时,又像著名思想家卢梭那样,用高瞻的眼光剖析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困难和不幸,使人透过这个事例,看到人们在计划经济下为治家兴院辛勤奔波的情景。而他在描写老年生活和交友情谊时,朴素跳动的文字迅速把人们拉入一群年已耄耋,但欢乐依然,聚会时人人吹拉弹唱、个个舞文弄墨的老友间,那种老年人特有的真挚和热情,令人从心底里感动。与行文风格相同的,是他的几十首格律诗。这些诗词或赞美祖国,或抒爱家乡,或颂扬老友,或感慨世事,朴实劲练的文字把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重德崇礼,见贤思齐的民族精神在天地间弘扬弥散,使人们读这些诗文,犹如沐一场春风,品一壶老酒,期间弥漫出来的清纯、浑朴、自然、简约,令人久久回味,愈嚼愈香。

  实在地说,每一个人都有薪火传递的文化使命。中国当代史虽然历时不长,但期间所发生的社会变迁,却是“亘古未有”的大格局。置身在这个社会变迁中的人们,所经历的人生起落,悲喜变化是后人难以想象的;同时,由于这是一段在跌宕中疾行的历史,社会场景变动如此频繁,过程如此激烈,不免给后人留下许多空白。故社会性的存史活动极为重要。这是丰富我们民族记忆颇有意义的事情,每个经历者都有为后人存史的道德责任。而在现代的存史活动中,个人传记和回忆录充当着补充、裨益、细化、延伸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王楚京同志作了一件功在当代,利披后人的好事善事。作为在改革开放前后执政于党政机关的干部,所经历的社会变化和由此而引起的家庭变革,必然对后世有很好的借鉴和承继作用。故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本有教科意义的著作,一本刊载历史演进趋势的县别史,一本记录社会人物的群英谱,一幅演示黄河流域风情民俗的全景画。祈愿广大读者从中汲取营养,拔领精神,融会贯通,推己策人,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积聚正能量,演绎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梦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上一篇:卖核桃的情义

下一篇:面壁传统图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