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调整 中央文明办:今年不将占道经营列为文明城市考核内容

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央视新闻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29    

  重大调整 中央文明办:今年不将占道经营列为文明城市考核内容

  百姓阅览

  2020-05-29 09:11

  5月26日晚,新闻联播播出《中央文明办引导各地创建文明城市 保障民生需求》,其中近一分半钟都在关注成都允许临时占道经营,助力经济复苏。央视报道视频

  曾经,城管“驱离”街头巷尾卖西瓜的、卖糖葫芦的、卖各类小吃的小商小贩,以及驱逐餐饮等行业的店外经营行为成为全国各地城市的一大“煞风景线“。

  而更为极端的则是不时爆出的城管”暴力执法“和”摊贩暴力抗城管执法““大学生暑期勤工俭学摆地摊与城管爆发冲突事件”。

  城管执法引发群体事件

  曾经,一段小男孩对抗城管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传播开来。视频中,一个小男孩手持钢管对抗城管,嘴里还念着“不准动我奶奶、不要欺负我奶奶”,围观的路人都在哄笑拍照。有网友开玩笑称“这小子有前途,长大后是块打架的料”;更多的人表示看完视频根本笑不出来。

  视频:“别动我奶奶”:4岁小男孩持钢管勇敢对峙城管

  一边是社会底层群众重要收入来源的“地摊经济”,牵动民生,而另一边是城市管理的需求,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这一矛盾呢?长期以来,小商小贩需要一个让他们“正大光明”做买卖的政令,而城市管理部门也需要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政令。

  总理怒批城市管理:保留地摊经济,给底层人们一点温暖!

  总理怒批城市管理:一味追求整洁,不让开小店,是懒政!

  李克强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

  “我看到有些城市,街边到处是小店,卖什么都有,不仅群众生活便利,整个城市也充满活力。

  但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

  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

  总理说,没有百姓便利的生活条件,大城市就会萎缩,流通业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

  “之前有个别城市,夏天不让农民拉西瓜的小板车进城,说影响城市清洁,让老百姓吃不上西瓜,农民也赚不到应有的收入。

  政府难道就没有解决清洁问题的办法吗?”他反问道。

  李克强进而强调,政府必须要提高规划、管理的能力,决不能光图省事,一禁了之。

  “说难听点,这不就是懒政嘛!”

  他要求有关部门要通过市场手段,有效引导降低实体店铺租金,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分享经济成长。

  保留地摊经济,给底层人们一点温暖!

  在一个社会,有贫富差距的存在,就应该有多元化经济的存在。

  现在城市最低层的人更难看到希望,尤其是年龄上了四十岁以上,没有什么特长和学历的底层贫困老百姓,更是没有什么机会;

  甚至打工的话,也找不到什么比较好的工作,一般也只能做一些清洁工、保安、建筑工人、搬运工这些工资非常低的,待遇非常差的工作。

  城市底层贫困阶层,主要是城市里面原有的低收入阶层,失业下岗工人和农村来城的务工农民。

  他们共同构成了城市里最底层的这个社会群体。

  在择一君的记忆里,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还没有城管。

  那个年代,只要是比较繁华的地段,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段的人行道上,常有很多商贩聚集在那里摆摊。

  看起来的确脏乱差,却是一道繁荣热闹的景象

  对于地摊经济,管理机构可以监管或为底层创业者提供专门的免费的或租金低廉的经营场所,而不是打击处罚。

  那些摆地摊的商贩因为不需要交门面的租金,也不需要交什么税费,他们的商品相对比门面商铺和商场的价格便宜。

  这样,低收入的阶层可以在地摊上买到廉价的商品。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成熟繁荣的城市穷人经济圈。

  其中的确也有一些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的商贩,通过地摊挣到第一笔财富,把生意逐渐做大,摆脱了穷人的身份。

  地摊经济也给相对阶层固化的社会里的穷人提供了一个上升的路径。

  因为有大量地摊生意的竞争,那时候城区里的门面租金也没有现在这么贵。

  在城市里面拥有门面出租的那部分人,都是城市里面有钱的一个群体。

  这些人因为有钱有门面商铺,可以不用劳动坐享其成,而变得钱生钱更有钱。

  90年代末,一些城市开始有了城管,后来地摊生意逐步被城管取缔了,门面的租金也随之开始暴涨,那些拥有门面的房东成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现在仍然有一些小贩在和城管斗争,打游击,城管来了就跑。

  但是这样的游击生意很难做大,而且做得非常艰辛。

  有些人大肆宣扬地摊小贩的道德无底线,所售卖的商品和服务在卫生和安全方面没有保障。

  实际上,只要是有合格的进货渠道,那么产品质量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而且假货最重要的不是在地摊渠道,而是在生产的制造顶端。

  我们都希望社会有越来越多的爱,越来越和谐,那么就给底层的人们一点温暖吧!

  疏导、管理为主,暴力禁止不可取!

  通过市场手段,有效引导降低实体店铺租金,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分享经济成长,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保留地摊经济,给底层人们一点温暖!你支持总理说的吗?

  如今,中央文明办做出的一项重大调整,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或许“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市井烟火气“将在全国各地”“再现”

  重大调整 中央文明办:今年不将占道经营列为文明城市考核内容

  成都黉门街餐饮商家姜韩:我们餐桌能摆到外面来,收入提高了不少

  据央视新闻消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据了解,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成都已设置 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

  夜幕降临,在黉门街的老成都川菜家常菜馆,老板姜韩正忙着招呼客人。为了保持用餐距离,除了店里的六张桌子,姜韩又在店外临时摆了七八张桌子。

  姜韩说:“我们餐桌能摆到外面来了,一是外面凉快通风,间距也能拉开;二是摆在外面扩大了经营范围,收入提高了不少,去年一天营业额1000元,现在能达到2000元。”

  对于此举,市民也纷纷点赞。市民丁齐说:“现在疫情需要空气流通,我们坐出来,觉得环境还是很好。”市民周璐则认为:“坐室外你能看到人来人往,更具有生活气息了。”

  成都市民 丁齐:那么我们现在(坐)出来,我觉得环境还是很好。

  成都市民 周璐:坐室外你能看到人来人往,更具有生活气息了。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成都允许在确保不影响居民、交通和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可以摆摊设点,助力商户恢复经营和经济复苏。

  目前,成都市已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大型商场占道促销点82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17891个,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成都市文明办副主任陈永刚表示:“允许临时占道经营,既体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又体现了城市的包容和温度,使成都的文明城市创建以人为本,为民、利民、惠民。”

  据了解,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是对成都允许临时占道经营举措的肯定,也给成都继续创先争优充足的信心。

  成都“临时占道经营”登上《新闻联播》

  今年是精神文明建设集中检阅年,中央文明委将评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对现有175个全国文明城市统一组织复查测评并排名。成都已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今年也将以优异的成绩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成都是全国第一个官宣“允许临时占道经营”的城市,频频登上热搜和中央媒体。

  5月23日,人民网和人民日报共同发文,前者在微信公众号以一篇《允许占道经营?真没看错》的推文,将成都做法放在开头。

  而人民日报推文的标题则是《成都回应“放宽占道经营”:有利就业、方便群众》,收获了2w+留言,1.1w+点赞。留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在成都生活真的很幸福”,网友们还纷纷表示,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也可以借鉴。

  5月26日晚,新闻联播播出《中央文明办引导各地创建文明城市 保障民生需求》,其中近一分半钟都在关注成都允许临时占道经营,助力经济复苏。此外,许昌等地的做法也被央视报道。

  许昌市民 周女士:你比如说水果啦,面条啦,豆腐啦,豆芽儿啦,吃的东西、生活用品、买的青菜啥的,有时间买菜啦,不一定买点儿啥,需要啥就买啥。

  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许昌变“堵”为“疏”,通过一系列措施引导摊贩集中规范经营,更好服务市民生活。

  许昌市文明办主任 刘少林:新增设了九条街道作为便民服务的路段,为商户提供良好经营环境,同时我们要求城市管理、市场监督等部门为商户解决问题、提供服务。

  浙江杭州在引导市民群众树立健康卫生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通过开放部分街道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帮助解决临时经营设施的难题,实现城市摊贩规范化管理,方便市民日常生活。

  杭州市文明办主任 钮俊:着眼解决群众关心、社会聚焦的市容环境秩序问题,有效维护夜市排档、露天市场管理秩序,引导摊贩文明经营,集聚消费人气,引领促进市场繁荣。

  学习强国、中央文明网等平台也陆续转载点赞。

  如何看待中央文明办放松对“路边摊”的管制要求?

  作者:周原汉子 史鹏飞

  这一点肯定是赞同的。就拿我居住的地方来举个例子吧。

  我目前租住在上海郊区,地铁的最后一站,有很多在建住宅和刚建成的新住宅,每天晚上回到家九点多,路上竟然人都没有,超市也快下班,周边饮食餐馆很少,还好小区门口有4-5家小吃摊,本想成为回家味蕾的寄托,但是都被城管驱离,想吃个饭真的很困难。

  因此,我觉得放松管制路边摊对工薪族来说是好的。但是,考虑到政府对于市容的重视,是好的,希望可以在有的放矢的情况下,管理路边摊。比如规定开摊时间和区域,注意周围卫生等等。在管理中也要保证摊贩们的权益,不要把摊贩当成某些部门的摇钱树,杜绝对摊贩们乱收费。当看到放松对“路边摊”的管制,大家都知道是国家考虑疫情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综合考量而制定的。其实,作为一个底层大众,我真心希望国家可以借着这波放松管制,探索出一条城市路边摊的一个综合的管理方案,而不是仅仅将其当做增收和缓解就业的暂时途径,希望疫情过后,我们生活中恢复真正的烟火气。毕竟,路边商业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开始,无数人的梦想都与路边紧密相连,有些人通过路边摊经营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有些人被路边摊给养,廉价的饮食成为他们在大城市继续打拼的慰藉,路边的灯火,让他们感到了生活缓冲的气息。因此,我们在社会走向繁荣发展中,有些东西不能丢,他们早已渗透在曾经人的记忆力和当下人的生活里,成为一种印记与符号,也是一种社会的特色和温度。而对于国家来说,自己不是天平的两端砝码,而是中间的调停者,任何的一刀切都不符合多元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厘清问题的本质,才能对症施测,找到双方的切合点,真正的解决问题。

  愿人间烟火烂漫悠扬飘向远方!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