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鹅北养 他带百姓走上致富路

来源:三农经济时讯    作者: 贝币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10    

  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杨团堡村的马印明从小家庭贫困,初中毕业以后就到铁矿上工作。2004年,他在老家承包了一个小铁矿,三年时间攒下400多万元的积蓄。

  靠着铁矿马印明的日子过得很舒服,直到有一天,他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了一个农村妇女在放鹅。他很感兴趣,就和这个妇女聊天。一个念头浮现在马印明的脑海里:不干铁矿了,养鹅!

  他觉得铁矿是不可再生的,而养鹅是可持续发展的。

  2007年6月,马印明把矿卖了100多万元,加上原有的积蓄,总共投资500多万元,承包了500多亩林地,买下了里面的上万棵杨树,引进5万只鹅苗,干起了林下养殖。

  马印明养的鹅叫豁眼鹅,是从辽宁引进的。这种鹅基本能实现全年产蛋,一只鹅一年产蛋量在100枚左右,成年母鹅体重在六到七斤。

  然而半年后上市时,市场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商品鹅的价钱从7元/斤跌到了3元/斤。不卖可能会赔得更多,5万只鹅一天的饲料就得投入2万多元。无奈之下,马印明只能把鹅卖掉,最后只留下1000只鹅。这时,他已经把500多万元全部花光了。

  马印明到全国各地做市场调查,调查结束后,他有了一个新发现:种鹅养殖相对来说风险比较小,因为种鹅产蛋,相对周期就拉长了,有时便宜有时贵,但平均下来还是赚钱的。

  调整方向,市场转型

  马印明决定调整方向,转型卖鹅苗。他找朋友借了20多万元,把剩下的1000只鹅作为种鹅养殖。可好不容易到了产蛋的阶段,母鹅却接二连三死亡。没有任何发病症状,怎么突然就死了?马印明守在鹅厂,还真找到了原因。

  原来豁眼鹅交配的时候公鹅比较大,而母鹅体格小,是被踩死的。马印明向同行请教,同行一听笑坏了。别人养鹅的时候都会在养殖场建一个水池,水里的浮力可以缓解压力,方便鹅在水中交配,这个常识马印明却不知道。他赶紧在养殖场挖了15个两米深的大池塘,母鹅很少再出现被踩死的情况了。但很快,新的问题又来了。

  池塘的水不是循环水,不流动,很容易受到污染。如何改变水质呢?鲢鱼可以吃水里的浮游生物,草鱼和鲤鱼可以吃水里的青草料。鱼还可以吃鹅吃剩下的饲料。于是马印明在池塘里养了鲢鱼、草鱼和鲤鱼。

  15个池塘,一年可以产四五万斤的鱼。马印明把鱼销到本地水产市场,一年可以多收入20多万元。

  母鹅能正常产蛋了,马印明就开始张罗孵化的事情。他购进了两台孵化器,开始批量孵化鹅苗。他把鹅苗卖给经销商,一只能卖12元钱。2010年,马印明成立合作社,带动85名社员养鹅,合作社种鹅存栏量达到了5万只。

  讲诚信,得商机

  2012年,马印明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辽宁的鹅苗经销商李洪东。李洪东一年的种蛋需求量在60多万枚。通过考察,李洪东对马印明的鹅蛋很满意,当场签了合同,约定一个星期后来拉货,一共订了4万枚。一个星期后,李洪东如约来拉蛋,全部装车后,意外却发生了。

  原来,李洪东签合同的时候价格是2.8元一枚,拉货的时候市场价已经涨到5.8元一枚。十多位社员拦着车不让走,他们觉得必须把差价补了才行。

  思来想去,马印明觉得既然签了合同就得讲诚信,临时变卦眼前会多赚一点,但从长远来看,对整个合作社的发展是不利的,最后影响的还是社员们的利益。他最终选择说服社员,让李洪东按合同价把这批蛋拉走了。

  李洪东在鹅苗经销商的圈子里把马印明讲诚信的事广为宣传。一年的时间,马印明的客户就增加了20多个,种蛋销量从一天不到1万枚增加到两万多枚。马印明给社员的收购价每枚蛋也高了1元钱。

  到2013年,合作社种鹅存栏量达到了6万只,年销售额2400多万元。

  利用时间差

  马印明原来的鹅苗销售主要集中在山东、辽宁等省份,他在鹅苗销售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5月份以后,鹅苗价格涨得很快,比2月份的时候贵两三倍。春天卖五六元一只,到9月份可以卖到十七八元一只。这引起了马印明的好奇,为啥5-10月份鹅苗的价格会上涨呢?

  2013年,马印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到各地的禽苗交易市场去调查。他发现,每年的5-10月份南方气温较高,那边的鹅就会停止产蛋。这个空档期就是鹅苗涨价的原因。而这个季节,北方的鹅还可以继续产蛋。马印明想如果能利用这个时间差,把孵化的鹅苗直接拿到南方去卖,一定很抢手。他调整了鹅的产蛋时间,让鹅集中在5-10月份产蛋。

  2014年5月,马印明把鹅苗通过经销商卖到江苏、安徽等省,一开始效益还不错。两个月后,一个四川养殖户要5000多只鹅苗。马印明立马装车运送,然而运苗车刚走半天,司机就打电话说出事了:车厢内温度高,一车鹅苗全被热死了。

  高温季节,不但鹅苗运输风险大,运输种蛋也不行。种蛋是受精蛋,温度过高,就可能变成死精蛋,孵不出鹅苗了。如果不能解决高温天气长途运输的问题,向南方市场销售的计划就会彻底泡汤。

  2014年8月,一个经销商的电话让马印明眼前一亮。

  经销商要一批珠蛋,也就是孵化了10天的受精蛋。珠蛋自身温度在36℃左右,和外界温度相差不大,运输起来更安全。经销商拉到南方再继续孵化20天左右,就可以孵化出鹅苗了。

  靠着把珠蛋卖到南方的办法,马印明在江苏、安徽、四川、广东等省都有了合作的经销商。2015年合作社养鹅量达到13万只,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元。

  寻找新出路

  马印明的这门生意干久了,在行业内也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其他人也学着用这种方式卖鹅苗,利润空间被压缩,除了南方鹅苗经销商挤占市场,养殖同样的时间,北方鹅没有南方鹅个头大,也让他的鹅苗越来越难卖。

  马印明想把南方鹅引到迁安来养,并让其在5-10月份产蛋,再卖到南方市场去。尽管大家觉得他的想法不合情理,马印明还是进行了尝试。不出所料,高温季节南方鹅在迁安产蛋极少。

  马印明实验了两批,因为产蛋少,最后只能当商品鹅处理。

  就在这个时候,马印明找到了中国鹅产业联合会的负责人,提出要承办全国鹅业大会。这个大会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城市举办一次,以前参会者需要自费参加,马印明却提出自掏腰包30万元,让参会者免费参加,他这是要干什么呢?

  2016年5月,鹅业大会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养鹅大户共200多人,很多专业人士和尖端人才云集迁安市。

  在这个会议上,马印明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养殖情况跟大家分享,还重点讲了自己南鹅北养失败的事。他的诚实打动了台下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邵西兵。

  降低养殖成本 带动社员共同致富

  在邵西兵的指导下,马印明终于掌握了南鹅北养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在鹅长到8个月开始产蛋的时候,让它们昼伏夜出。夏天光照过长是影响鹅产蛋的主要原因,让鹅晚上出来活动就避免了光照。夏天温度过高也影响鹅产蛋,晚上气温低,也避免了这个因素。到了早上8点钟,气温要升高时,就把鹅赶回圈舍,还要用灯光补充适量的光照,同时对棚舍内部进行降温,把温度控制在鹅生长最适宜的温度。

  2017年6月,马印明终于试验成功,引进的南方鹅顺利开始产蛋。他立马号召社员卖掉北方鹅,跟他一起养南方鹅,但是社员们却不敢跟进。因为建一个封闭式的鹅舍需要三四万元。

  马印明为了让社员养南方鹅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了两个孵化车间,买了65台孵化器。他们都不养,这些设备就成了摆设。而仅靠自己发展,很难短时间形成规模。该怎么办呢?

  马印明跑到距离迁安市100多公里远的地方,收购来粉碎的全株玉米,再经过发酵做成青贮饲料,可以长期保存,替代一部分其他饲料,一天一只鹅至少能降低0.15元的养殖成本。马印明还建设了12个控温大棚,配好了水电设施,按照每亩每年2000元的价格租给社员使用。社员只投入饲料和人工就可以。他终于争取来了24户社员一起养南方鹅。

  2018年合作社养殖南方鹅发展到4万只。

  今年,马印明还想把合作社种鹅规模翻一倍,达到8万只,开发卤鹅等深加工产品,带领更多老百姓养鹅致富。

 

  点评:

  马印明养鹅抓住了一个关键:找差别。孵化鹅苗是找到了供需差,把鹅苗卖到南方去是找到了南北方鹅苗孵化的时间差。遇到困难时,他又立马调整方向,把南方鹅拿到北方去养,每一步都能抢占先机,他的生意做好做大也是顺理成章。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