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王子”致富路上的“三把火”

来源:三农经济时讯    作者:三农经济时讯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12    

  41岁的李剑飞,是海南东方市四更镇沙村剑飞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沙地里不分季节大种地瓜,是他烧起的“第一把火”。大海边的沙村,到处都是沙地,种不了粮食,种花生和地瓜产量也很低,沙村曾是远近出了名的穷村。2009年5月,退伍不久的李剑飞正为如何摆脱贫困发愁,听说有公司寻找地瓜货源,他打起种地瓜的主意。虽然沙地地瓜口感好,但不好种、产量低,他上网学习后,承包了120亩沙地。

  这一举动,引起村民不解。大面积种地瓜,不是往死里赔钱吗?沙地种地瓜产量低首先是因为灌溉难、存水难,海边光照毒辣,很容易把地瓜苗晒死。李剑飞决定采用喷灌方式,既省水又利于地瓜生长;沙地施肥后容易下渗,肥不够地瓜就长得跟草根一样,李剑飞就开动脑筋将肥料混在水里搞水肥滴灌。起初,李剑飞采用传统的单垄、矮垄,后来改为1.2米宽的双行大垄密种,既高产又方便。

  第一年竟获得丰收,亩产2000多公斤。首战成功,李剑飞的劲头更足了。让全村人一起致富是他烧起的 “第二把火”。为整合分散的土地、资金和劳力,李剑飞牵头成立合作社,目前地瓜种植面积已达4000亩,年产值3500余万元。村民也有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近年来,合作社每年临时用工约2万人次,工资支出400余万元。“我们夫妻俩负责浇水、装箱等,一个月收入有7500元。”脱贫户符永旺说。荒沙地成了“宝地”。沙村党支部书记符永特说,以前包一亩沙地一年250元到300元,现在1500元都难包到。四更镇党委书记欧李利介绍,该镇近3万亩沙荒地已被利用起来种地瓜。

  “村里收入也大幅增长,以前孩子读书都要借钱,现在大部分村民在东方市区买了房子,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符永特说。保质量、建渠道、打品牌,是李剑飞烧起的 “第三把火”。他严把地头质量关,有虫眼、品相差的劣等货宁愿贱卖喂猪,绝不以次充好。售后服务也不落下。去年,有批货由于装车时先暴晒后淋雨烂掉,他二话不说赔偿客户5万元。为与内地市场错峰竞争,李剑飞将主要收获期调整为每年3至6月。如今,他常年联系的客商大户有20来个,集中在长三角城市,地瓜供不应求,收购价稳定在4元多一公斤。李剑飞还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主动让利助力电商做线上推广等方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去年,“瓜呱香”商标已经注册,“东方甘薯”也获批东方市首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这里的地瓜正走上品牌道路。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