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苹果种植大县吉县兴起 “家政式”苹果生产托管模式。吉县苹果产业发展协会会长杨朝辉介绍:“以前,果农自己找人锄草每亩地需四五十元;托管后,采用农业机械化,每亩地只需20元。按照托管协议,保障果农每亩盛果期果园亩纯收入不低于2000元,少于收益标的企业补齐。”
吉县是“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县”,苹果产业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年产22万吨,产值10亿余元,出口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菲律宾等国家,成为9.5万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
去年10月以来,新一届吉县县委、县政府班子全力支持推广“家政式”苹果生产托管,要求对托管生产环节质量和效果进行全程把控和监督。如今该县已经初步形成“五方联手建体系,目标管理下订单、六统六降优服务、全程参与强监督”的苹果生产托管“吉县模式”,建立了1200亩苹果试验、栽培和培训推广基地,示范带动全县4000亩苹果生产园区,承担着农业部有机旱作农业开发试验项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与国内著名有机食品销售平台建立良好的合作,金融保险机构提供托管业务产品支持,果农已经纷纷开始转变经营观念,开始将自己的果园加入托管模式,全县果园托管面积达到了6000余亩,覆盖建档立卡户374户2000余亩。
吉县分管农业副县长强晓辉说,“家政式”托管,统一从厂家购买农资直接对果农,中间没有经销商赚差价,统一农药、肥水、技术指导、农机化作业,提高农业效率,降低果农成本,实现企农增收。
据了解,通过对参加生产托管果农的调查,每亩果园投资物资成本和作业成本直接节约110元,托管后每亩商品果可增加收益达300元左右,企业统一收购的商品果每亩还可返还利润150元。经过一减两增,果农每亩增效在56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