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全力打造特色劳务品牌

来源:三农经济时讯    作者:吴晓征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25    

  标准化培训、精准化服务、规模化输出,近年来,河津市大力实施 “凤还巢”计划,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培育“鲁班工匠”“爱之桥月嫂”“晋铝焊工”三大劳务品牌,走出了一条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路子,实现了劳务产业从“卖力气”到“凭技能”的根本转变,万余农民工攀上了高枝。

  河津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工矿业、建筑业聚集,历史上就有“鲁班之乡”的美誉。全市现有规模企业71家,资质建筑企业16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如何实现劳动力有序转移?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品牌。基于这一认识,市人社局、凤还巢办公室积极行动,根据本地市场用工需求,决定以建筑、家政、焊工为重点,出台劳务培训、输出、管理、服务等办法,倾力打造特色劳务品牌。

  全面整合培训资源,制订专题培训方案。先后聘请20余名省内外专家、学者和高技能人才,开展信息服务、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法律维权、职业道德等精准化培训。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各企业技术实力,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先后创建了三大培训基地,树立了特色劳务品牌。即以晋铝建安公司焊接培训中心为龙头,举办高等焊接培训班;以“爱之桥”家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举办月嫂、护工、保姆等家政服务培训班;以安华、承丰等建筑企业为龙头,举办古建、园林、监理等培训班。通过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模式,先后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1万余人、农民工2万余人,培训高级技术人才、项目管理人才500余人。

  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群众就近务工。该市依托铝工业、煤化工、焦铁铸及商贸物流等特色优势产业,出台了“两项补贴”“两项奖励”“三免培训”及“河津市筑巢引凤优惠政策试行办法”,鼓励企业招用本地人才,同时引导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

  发挥在外商会优势,拓宽劳务用工渠道。“凤还巢”政策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支持外在创业人员成立商会组织,加强对外联系,目前已在大中城市成立商会12家。同时利用商会联系面广,驻地情况熟悉等特点,紧紧围绕三大劳务品牌,召开恳谈会、联谊会,主动对接当地劳务市场和大型企业,及时掌握各大城市用工需求。目前已开辟了10条就业带,建立劳务用工基地30多个,输出建筑行业技术工人3000余人、家政服务人员2000余人、焊工800余人。其中,60余名人员到乌克兰、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就业,月工资最高达2万多元。去年依托河津大连商会,与中邦国际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用工合同,首批向日本输出高级护工50名。

  “家雀”变“金凤”,“俊鸟”登高枝。河津城区街道妇女王翠珍,参加“爱之桥”家政培训后,被输送到北京就业,月工资达到1.6万元,成为北京的“金牌月嫂”,受到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的表扬,今年五月被光荣地评为运城市劳动模范。晋铝焊工团队成功突破技术难题20余项,创新工作方法10余项,85%的学员实现输出上岗就业,部分学员在上海、天津、浙江等地大企业当焊工,平均工资达到9000元左右,澳大利亚、日本劳务输出人员工资达到1万元以上。

  昔日就业无门,今朝喜登高枝。特色劳务品牌成了河津转移就业的通行证,推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