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黄时节,沃野披绿,记者行走在农业大县、果业大县、“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故乡——万荣县,不禁被万荣人用新万荣精神和“万荣思路”做强农业产业,争当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的劲头所感染和震撼。
农业如何做出特色?特色如何为县域经济发展增色?有味道的万荣,有名气的万荣,以香菇和柴胡率先试验,以农业示范基地为圆心,延伸科学规划的半径,正不断画大因地制宜、促农增收、兴农强县的图腾之圆,描绘一幅宏大的农业产业画卷。
一朵香菇,香飘海内外,“滋润”了2000余农户的生计
近年来,万荣县果树种植面积突飞猛进,一跃已发展到50多万亩,由此带来,每年果树间伐产生废弃果木枝条约2.5亿公斤。如何将废弃的果木枝条变废为宝?万荣县委、县政府多方考察,选择了将废弃果木枝条与生产香菇有机 “嫁接”,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一朵香菇”成为继“一个苹果”之后又一个能拿得出手的特色农业产业。
5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万荣县解店镇北薛朝村香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但见基地内一栋栋连体大棚内,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菌棒,正按“井”字形平躺在七层高的菇架上,无声地展示着这里生产香菇的“气场”。
北薛朝村农民、俊勇香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淮俊勇迎上来介绍,他和其他4位本村村民联手流转土地70亩,去年在基地刚建了60个大棚,专门从事香菇的标准化生产。
“专业技术是从本县天天香食品有限公司学的,种香菇最大的好处是一年中有8个月有钱赚。建这60个棚我们从银行先后贷了300万,保守估计三年内基本能还清。”淮俊勇自信地说,一只菌棒能产1公斤菇,产值8元,他们现有50万只菌棒,预计今年的毛收入是400万元。
淮俊勇,只是万荣县香菇产业链上2000余农户中的一员,一个正依托产业走向富裕的农民代表。
万荣县地处我省西南部,黄河与汾河交汇处的峨嵋岭台地,国土面积1081.5平方公里,全县45万人口,辖14个乡镇,281个行政村,一年四季分明,气温环境非常适宜香菇生产,在香菇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全面发力始于2013年。
近年来,该县以示范基地引领辐射,以废弃果树枝条粉碎做菌棒,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为发展模式,以《万荣果木香菇栽培技术规程》为标准,香菇生产基地发展到了1500余亩,涌现出了天地祥芮公司、壮香源农科开发公司、绿谷农业公司、西贾香菇基地、汉薛丰晟菇业、晋芳科技公司等20余家专业的种植基地,以及深加工企业1家,形成了年产香菇1000万棒,年创产值8000余万元的生产规模,“一朵香菇”不折不扣成为了2000余农户的生计。在香菇生产规模、产量双双均跃居全省前列的同时,该县还被评为了“山西食用菌(香菇)产业示范县”。
得益于肉厚腿短、菇形圆整、菇香浓郁、口感爽滑、营养丰富的特点,近年来“万荣果木香菇”的品牌不断被擦亮和叫响,享誉全国乃至海外,先后出口到了韩国、马来西亚、越南、日本等国。今年5月8日,万荣香菇深加工产品代表山西又首次出口到东南亚。据科学检测,由于果树枝营养多,含糖量高,万荣所产50%的香菇都能够出口。
借助香菇微信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各类行业信息,增强行业指导,全面推动标准化生产;以基地为切入口,不断孵化、不断带动、不断扩展,不断推进产业链条的双向延伸,万荣的香菇产业正迎来一个爆发式的时期。万荣县蔬菜办谢建鹏自豪地说,随着技术服务体系的搭建和销售网络的健全,今天在万荣县已不存在“香菇种不成”和“种出卖不了”的问题。
推进香菇产业持续提档升级,万荣县委、县政府最新的“如意算盘”是:全力打造“一区三带百园覆盖”,即围绕薛里、西贾、薛朝建设全县香菇产业核心示范区;围绕 “运稷线”“209国道”“小风线”建设三条香菇产业带;在全县各乡镇分片布局100个标准化示范园,辐射带动、示范引导全县香菇产业健康发展。
可以想像出,万荣的香菇产业:狮子滚绣球——好戏在后头!“一朵香菇”,必将为有味道的万荣继续“增香”。
一株柴胡,生财创品牌,“擢升”华夏道地柴胡之品味
每年的七八月份,如果你是个地道的驴友,如果你有幸步入稷王山腰的万荣县西村乡,那成方成片、高矮相近、风中摇曳,相约盛开的鲜黄小花一定会将你陶醉,一定会让你惊叹:哦,原来这里也可以有“诗和远方”。
这散发着淡淡清香的鲜黄小花就是西村乡一直引以为傲的柴胡所开。
西村乡柴胡家种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创了山西道地柴胡野生变家种之“先河”。西村乡两万多人口,全乡耕地有42299亩,2002-2003年最高峰时百分之六十的耕地种的都是柴胡。以西村乡为中心的柴胡产区,一直支撑着山西国内柴胡产区“老二”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西村乡被冠以“华夏道地柴胡第一乡”之美誉。
西村乡地处旱塬地带,冬春寒冷干旱,夏秋高温多雨,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没有厂矿污染,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绿色中药材生产生态区。目前,全乡种植药材3万多亩,柴胡就达1.8万亩,柴胡可谓为农民脱贫致富立下头功。
西村人家种柴胡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在种植中与时俱进,不断琢磨,不断创新,天然地融进了万荣人争强好胜、勇于创新的DNA。
新世纪初,西村乡人曾探索和总结出一系列旱地柴胡栽培技术,如“三年四作”栽培技术等,并在国内率先实施和推进柴胡的GAP种植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试行)》简称GAP)。由于种植规范,匠心管护,所产柴胡绿色、道地,一直广受日本、韩国等国家客商的青睐。
今天的西村柴胡已不仅仅是一种道地药材,早已成为了“万荣柴胡”,成为有名气的万荣一个代表性的产业和象征。
地处峨嵋岭上的永利村,土壤富含有机质,是西村乡一个典型的药材村。全村452户1622口人,耕地3320亩,2016年该村建成了以柴胡为核心的有机药材示范基地,至今全村每年柴胡种植面积始终稳定在2000亩以上,亩收入在1万元左右。
5月25日,记者慕名来到该村采访。
村委主任王靖博说,未来柴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依托药企和本地合作社共同“呵护”。近几年,西村乡依托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北京五岳华夏有机认证机构对接取得了有机转换认证书。当前,药农种植有机药材的理念已形成共识,瞄准市场,突出道地,以GAR为标准,永利村以柴胡为核心的有机药材示范基地,正带动越来越多农民种药材、发药财。
以示范基地为龙头,以产业融合为纽带,永利村的柴胡种植同时也在打响一场产业升级战。

记者在该村走访发现,围绕主导产业柴胡的规范化种植,该村专门成立有药材党小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化的服务,同时常年利用“试验田”开设大讲堂;围绕柴胡种子的提纯,该村组织人员到稷王山上采集野生柴胡种子作母本,种子提纯后,预计每亩将至少为药农增收1000元;围绕道地柴胡的种植、培育、销售,该村与山西药科职业学院结成对子,在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新建三个基地,即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柴胡种子纯化基地、柴胡规范化种植基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万荣县县委书记杜中伟介绍,立足做强做大特色农业,万荣将继续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建设柴胡规范化种植和种子纯化基地,提高中药材收益。同时,依托西村乡现有的以柴胡为主的有机药材示范基地,在聚善、龙行、西村、南仁、北仁、永利等6个行政村建设集休闲、科研、养生为一体,辐射8000余亩的西村中药材主题公园,着力打造“中国药材名乡和药材强乡”;以中药材产业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构建生态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创新链,以新业态示范、新模式构建、新技术推广、新理念提升、新功能展示等组装集成,建立农旅结合的生态景观农业新体系。
集聚资源要素,拓展价值外延;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横向拓展。全力走出、走实、走好一条“药材+文化+旅游”的全新路子,“万荣柴胡”“万荣药材”正走在一条全新的发展大路上,开创更为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