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从“不毛之地”到“生态绿洲”

来源:三农经济时讯    作者:刘桂梅 赵跃华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6-01    

  5月19日上午,“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大型调研采访团来到山东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

  林鸟鸣声上下,湖水映带左右,空气中弥漫着各色花儿的芳香,大道旁变换着各种别致的景物,人文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生态与经济相得益彰……大家被这里的美景惊呆了,谁也不曾想到,这里原来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

  “原来这里全是盐碱地,地上寸草不生,天空难见飞鸟,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导游告诉记者,“经过二十余年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如今这里成了国家4A级景区,还获得多项国字号殊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六股路套知了——老窝里等”,这是个歇后语,为寿光所独有。六股路是这里的一个村庄,由于盐碱化严重,全村只有一棵树,知了飞走后,无处落脚,最终还得再飞回来。回来落到树上,要套它的话,老窝里等就是了。《北方蔬菜报》总编辑马健的介绍,道出了这片盐碱地上长棵树的困难。

  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地处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总面积945公顷,分为生态保育、科普宣教、合理利用和管理服务四大功能区,由全国十佳林场——寿光市国有机械林场投资开发建设,是一处集盐碱地农业综合开发、林果水产种植养殖、生态农业观光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园区。

  1998年,面对茫茫盐碱地和沼泽地,寿光市国有机械林场战天斗地,开始建设这片不毛之地。

  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位于半咸水海滨,地势属滨海浅平洼地,海拔在4米到7米之间,经过长期的人为保护、改良和恢复,形成了滨海盐田湿地、芦苇沼泽湿地和人工水塘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组合成的复合人工湿地。

  人有愚公移山志,能让日月换新颜。建设者们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因地制宜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以异于常人的担当、决心和勇气,让一片不毛之地实现改天换地。

  建设者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以林为主,探索出了水资源多层次利用、林盐结合、上林下藕、鱼荷混养等多种经营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了苗木繁育、水产养殖、生态旅游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为滨海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树立样板。

  初夏时节,与全国农民报人一起漫步林海,头顶天空蔚蓝如洗,身边美景如画:碧水映亭台,楼阁出湖面,蜂蝶身边舞,群鸟空中鸣……恍如蓬莱仙境,疑似南国水乡。好一个“山东塞罕坝”!

  6000余亩荷塘连接天边无穷碧,二十里湿地生态水道条条鱼跃虾蟹欢。行走其中,东方不沉湖、休闲垂钓基地、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水上运动中心、素质拓展中心、户外健身活动中心、科普宣教中心、湿地自然学校、九州文化苑、水生植物园、农圣文化园等人文、科普、历史景点数不胜数,每年寿光林海荷花节、湿地书画摄影展、湿地采摘节、湿地爱鸟周、湿地科普游、农林渔盐业观光体验游等湿地旅游主题活动种类繁多。园区已成为我国滨海地区盐碱湿地资源恢复、保护、示范和盐碱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春冬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如今,曾在当地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俗语已经一去不返。

  曾经的不毛之地蜕变成为全国十佳国有林场,换成了层林掩映的 “北国江南”,变作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生态绿洲”。形成了集生态旅游、中小学生研学、素质拓展培训、林果生产、教育培训、水产养殖、盐及盐化工、园林绿化工程、苗木培育销售、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产业经济,成为全国同类地区改碱造林发展林业生产树立了鲜活样板。

  曾经荒无人烟鸟兽绝迹,如今美景入画游人如织。经过二十余年的开发建设,这片曾经死寂荒芜的土地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8000亩高标准盐碱地适生苗木繁育基地、北方最大的白蜡苗木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森林氧吧、山东省十佳森林旅游胜地、全国重度盐碱地改良样板区域、山东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负责人告诉记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步林海将按照“保生态、保民生、保发展”工作主线,奋力攀登,勇争一流,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特色森林小镇,奋力争创新时代全国林业领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陈瑞琴)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