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山西燕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了燕兰俊的生态农业大棚。弯弯曲曲的水渠,荷叶飘在水上,小鱼嬉戏于水底。源源不断的渠水通过水泵的调节,滋润着管道上无土栽培的绿色蔬菜。燕兰俊介绍说:“国家正在提倡农药负增长、化肥零增长,叶菜生长需要氮肥,这些蔬菜使用的肥料,就是鱼粪。我们这种生产模式叫——鱼菜共生”。
“做有机农业,就是要从根子上着手。”燕兰俊对记者说,1999年他在清徐投资有机肥料厂,以牛粪和无人问津的醋糟为原料,加工成有机肥料,受到了市场的认可。1999年他来到榆次东阳种大棚,当时一个棚需要6000元,他一口气承包了6个棚。“种大棚使用的全部都是自己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有机肥。”燕兰俊说,他把有机肥一部分自己用,一部分走入市场,还有一部分拉到东北,换回了白花花的大米。他的事业发展,走入了正轨……
2000年燕兰俊把自己基地里种出的有机菜,拉到市场上卖。使用有机肥种出的西红柿口感好、味道鲜、品质好,和使用化肥种出的西红柿不一样的地方是,他种出的西红柿整体彤红味道沙甜。他还打出了一个全新的营销策略:“60岁以上老年人买一斤送一斤。”很快便和居民们打成了一片。2011年灵石建设双千亩园区,拥有成熟经验的他被聘回去管理园区,2000亩地165个棚,怎么管理?他自己经营20个,剩余的以每个棚每年3000元的价格包给当地农民,他提供技术、种子和有机肥料,产品卖不了的他包销。当地农民跟着他赚到了钱,平均每户能赚四到五万元,最多一家包了20个棚年收入过百万元。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他把包租户划分成小组,以小组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将园区管理得井井有条。
提升品质,走入高端,这是燕兰俊的创业梦想,2013年打开高端市场,他在灵石、介休搞起了家庭配送,业务覆盖范围逐渐扩大……2014年随着农业理念的更新,他在太原周边搞起了循环农业,先是在大棚里种草莓,草莓采摘后再养鸡,鸡在大棚里“沃土”后,再种植西红柿。循环种植、养殖,提高了产品品质,维纲实验学校、北辰双语学校等单位纷纷认养定制他的大棚,燕兰俊的创业梦再上一个新台阶。
“种植大棚要绿色、生态,同时也带动农民就地增收。”记者跟着燕兰俊来到阳曲县大孟镇北家庄村燕子生态庄园温室大棚里,61岁的李昧蓝边拔杂草边对记者说:“现在家门口就业,地里的活也能照顾到,一个月还能挣3000多元,挺好的。”北家庄村的蔬菜大棚,是阳曲县统规统建大棚项目之一。阳曲县燕子生态庄园负责人燕兰俊把村里的45栋大棚全部租下来,经过精心打理,建成集温控、种植、微生物肥、物流系统于一体的智能化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周边3个邻村的不少劳动力在大棚里干活,有了经济收益。
“这是水果型西红柿布尼奥尔,沙瓤、甜中带酸,自然长红,没籽,好剥皮,园里有1000多亩。”燕兰俊顺手摘下一个递给记者,“不打药不用洗,直接吃就行。”记者一口咬下去,汁水浓郁、香甜可口。“高垄技术栽培、喷施微生物有机肥、牛粪和鸡粪做底肥、粘虫板粘虫。”燕兰俊说,这能提升土壤的有机质,还不板结。
去年11月种植羊肚菌,眼下已开始采收销售。“一年只能种一季,理想状态下一亩产能达到七百斤,新鲜的单价要卖到160元左右一斤。”羊肚菌因其种植难度大、产量低,素有“菌中之王”之称。燕兰俊在北方种植羊肚菌取得了成功,也是大棚蔬菜产业的创新。现在订单不断,产品销往广州、太原等地。
“搞农业就是要做有机绿色无公害”,从1999年创业到现在成立山西燕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再到引进山西春泥蔬菜院士工作站,燕兰俊的初心从未改变。“无论是搞有机肥还是种大棚,我就是要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燕兰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公司生产的有机农产品不仅被企业单位直接订购,还通过宅急送将现摘现采的新鲜蔬菜第一时间送到消费者的餐桌。现代科技赋能,循环种植、养植突破,燕兰俊把生态农业做到了极致,消费者也享受到了安全放心健康的农产品。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陈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