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冬前促弱转壮技术建议

来源:三农经济时讯    作者:党建友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1-17    

  当前全省小麦晚播面积大,苗情普遍偏小,三类苗比例高。针对目前小麦播种出苗情况和苗情墒情,经调查分析提出我省小麦冬前促弱转壮、因地因苗分类管理技术建议:

  一、应播尽播保面积,高质量播种提单产

  目前仍有部分晚收地块未完成播种,坚持应播尽播,“晚中求好”,播期服从播种质量,做到精细整地,高质量播种。土壤细、碎、平、实的高质量播种可为小麦出苗、生长提供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达到早出苗、快出苗,少管理、好管理。晚播小麦应选择适宜晚播抗冻性强的中早熟品种,坚持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好补晚、以肥补晚和田间管理以促为主的“四补一促”原则。精细整地高质量播种时可适当浅播至3厘米,亩播量控制在20~ 22.5公斤。施肥上,应考虑降雨对氮肥淋溶,亩适当增加纯氮2~2.5公斤,施足磷钾肥,促进小麦根叶蘖协调生长,奠定稳产高产基础。

  二、晚播麦田分类管理促长,确保安全越冬

  水旱地晚播正茬麦田,整地播种时墒情适宜,质量高,出苗基础好,出苗齐、出苗匀,一播全苗。若气温正常,南部麦区小麦进入越冬期前0℃以上积温仍有200℃左右,可长2-2.5片叶片,冬前分蘖1-1.5个,达到二类苗标准。这类麦田,因墒情好、整地质量好,冬前可不进行田间管理,自然越冬;但播种时镇压不到位,土壤悬虚和坷垃多的地块,应在小麦三叶期后适当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缝隙,确保安全越冬。镇压应坚持“地湿不镇压、地硬不镇压、阴天不镇压、早晨不镇压、不重镇压、弱苗不镇压”,以避免机械损伤对苗情影响。

  部分晚播麦田应在小麦三叶期后越冬前浇灌越冬水,踏实土壤,弥合地缝,增加耕层水分,通过初冬反复冻融,破除坷垃,恢复土壤结构,确保安全越冬,促进春季早发快长。浇水时应水到地头立即停水,切忌浇水过多,影响根系生长;也不宜浇水过晚,预防温度骤降,结冰吊根死苗。

  三、早播适播麦田适时耙地锄划促根增蘖,确保壮苗越冬

  早播适播旺苗和壮苗麦田,因持续强降雨,造成地表和播种沟积水,土壤紧实,通透气差,影响小麦次生根发生与生长,应趁早在墒情适宜进行耙地或锄划,疏松表土,增加冬前分蘖和次生根。播种偏早出现旺长或“假旺苗”地块,可适当重耙耱,控旺转壮,壮苗田应轻耙或浅锄划,促根增蘖。

  四、缺肥麦田巧追肥,促长培壮

  冬前麦苗虽小,所需养分较少,但一旦缺肥将对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影响。因此,应对抢时播种施肥不足麦田,旱地趁雨,水地趁雨或浇水追肥,补足所需养分,促进正常生长。对未表现出缺肥症状的麦田,可追施尿素,或撒施腐熟有机肥,补足养分,培肥地力;对已表现出缺肥症状的麦田,应追施硝酸磷等起效快,易吸收肥料,快速补充所需养分,促进快速生长。

  旱地雨前播种或雨前整地10月初播种麦田,因连续降雨造成耕层速效养分,尤其氮素淋溶下渗较多,加之地表紧实,根系发育不良,部分麦田已出现老叶变黄枯死,新叶淡黄,生长缓慢等缺氮症状,应趁雨,最好用开沟或施肥耧等追施含硝态氮的速效肥5~ 7.5公斤,达到松土补肥促长。

  五、做好病虫草害监测与科学防治

  土壤湿度大,这为病虫草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加了白粉病、锈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和金针虫等病虫害为害的风险,尤其是早播和适播麦田,应在强化拌种或种子包衣基础上,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控,压低春季防控基数,减少病虫害对苗情的影响。

  据调查早播和适播麦田杂草已达到防控指标,应趁近期晴好天气开展冬前化除。冬前化除应在小麦3叶期后,日平均气温10℃以上的无风晴天进行,根据杂草类型选择安全性高的药剂,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量,均匀喷施,切忌多种药剂混喷;对于苗龄小于3叶期的晚播麦田,不应冬前化除,避免药害。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