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入冬温度进一步降低,这一时期大棚蔬菜受低温、昼夜温差大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着凉”的情况,导致蔬菜顶叶皱缩、茎秆发紫等问题。因此,提醒广大菜农朋友,在做好自身保暖的同时,也要提前照顾好蔬菜,避免“着凉”。
症状表现
蔬菜虽然生长在大棚中,有棚膜保温。但近期夜温降幅大,昼夜温差加大,若棚内温度调节不到位,蔬菜就会出现冷害,症状多表现在生长点附近及果实上。
顶叶皱缩:
一般植株顶部叶片叶肉受叶脉限制导致皱缩,这种情况在各种蔬菜上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茎秆发紫: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茄果类蔬菜上,如番茄、椒类作物等,主要发生在上部的茎秆上,出现不规则紫色病斑。一般情况下,大棚风口下、前脸及入口处温度偏低的地方,更容易显症。
果实着色不良:
番茄出现花皮果、椒类出现紫色果。除了低温影响外,长势偏弱的植株表现会明显一些。
病因分析
温度影响:
这一时期蔬菜对温度的不适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最低温度低,有时甚至在10℃以下。对于大部分蔬菜来说,当温度下降至10℃时,蔬菜便会停止生长;温度再低时,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冷害症状。另一方面昼夜温差大,中午最高温和晚上最低温差距大,有时甚至超过20℃。昼夜温差过大,植株白天新陈代谢旺盛,相反,夜温急速下降后,新陈代谢速度降低,一快一慢,易造成植株内源激素失调,进而出现生长异常的情况。
蔬菜抗性差:
近期天气变化较快,前期连续阴雨天多,处于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中,植株会呈现徒长、叶片薄、茎秆含水量大、整体抗性差的状态。气温快速下降后,植株抵御低温的能力弱,进一步加重了低温冷害现象的发生。
管理操作不当:
菜农朋友控制植株长势通常采取放低温的方式培养健壮植株,但是进入深秋季节很多菜农往往出现控温过度的情况,导致植株出现低温冷害。
应对措施
平衡棚内温度:
不同蔬菜的适宜生长温度不同,如黄瓜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椒类的则是13℃-28℃,要及时开、关风口,及时收拉保温被,保持棚内温度的相对稳定,满足不同蔬菜品种对温度的需求。同时控制昼夜温差15℃-20℃,避免温差过大。想低温壮棵时,可以调整温度低于适宜温度3℃左右即可,不要让温度过低。
养根壮棵,提高植株抵抗力:
一方面注意根系的养护,及时冲施海藻酸、甲壳素等生根剂促根;另一方面适时控旺,增加叶片厚度,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矮壮素等;遇不良天气时可以喷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抗性,如海藻酸、芸苔素等。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