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土壤 陕西果农种出“数字化”苹果

来源:三农经济时讯    作者: 王赫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3-16    

  装上数字化设备的传统果园一角

  “快递员跟我说,干了5年,第一次看到有人寄土。”过去大半年,提起去快递站寄土,桑艳海忍不住直乐呵。

  桑艳海是陕西省洛川县永乡镇上珊瑚村种植苹果的果农。在洛川,时不常“寄土”的农民有很多。过去一年多,有1000份来自洛川果园的土壤样本,送往中化农业位于山东临沂的研发中心。

  两周内,农民会收到土壤检测报告。报告会给果农匹配个性化种植方案。通过分布在田间地头的数字化设备,方案的效果会实时传输回数据中心。据此,技术团队可以随时指导农民管理果园。

  “泥巴检测”的背后,是洛川正在进行的一场 “苹果实验”。

  2020年,包括桑艳海在内的57家洛川农户,参与到了中化集团旗下先正达集团中国MAP与数字农业和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的 “超级苹果项目”,涉及1000亩苹果园。

  洛川是全国优质的苹果产区,种植面积53万亩。计划实施一年多来,有了不错的结果:苹果糖度达到14度,比其他苹果甜一度;经国际权威检验机构SGS检测,在508项农药检测中“农残未检出”;商品果率达到70%,高过同产区苹果10%-15%;苹果每亩增收3250元。

  2020年12月底,这些数字化苹果开始登陆盒马等全国主要生鲜销售平台。

  借助 “泥巴实验”,洛川传统的果园,安装上了数字化的设备。

  中化现代农业经作西北大区技术经理谭晓磊,是这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他介绍,阿里从消费者的角度,给出了苹果糖度、酸度、外表、克重、果径、农残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种植,阿里负责包销。“标准是平均糖度不能低于 14度,果径80-85mm。洛川在全国已经是黄金产区了,但要想优果率达到七成,中化、阿里必须要创新,对果园做数字化改造。”谭晓磊说。

  首先被改造的是种植环节,土壤改良又是重中之重。改良的第一步是检测,所以有了很多农户“寄土”。

  洛川县旧县镇下珊瑚村果农邵勇和,是第一批参与土壤改良的农民。一开始,他从果园了寄了5公斤土送去检测。结果显示,土壤pH值在8.0。而最适宜苹果生长的土壤pH值在7.0-7.5。这意味着,他家果园里的土壤碱性高,会降低苹果对微量元素的吸收,造成苹果品质下降。

  通过中化农业研发的碱性土壤pH调节技术,邵勇和果园的土壤pH值降到了7.5。调节完土壤pH值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提升是下一个难题。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根据检测,洛川大部分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这与日本等苹果种植优质产区有很大差距。

  果农们收到的解决方案是,通过高质量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果园生草来提升有机质含量。果农们觉得很新鲜:以前有草都要拔掉,现在种草来提供营养。

  谭晓磊透露,在目前的土壤改良基础上,下一步双方将扩大在洛川的苹果种植面积,让更多果农踏上数字农业新赛道。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陈瑞琴)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