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温室蔬菜 注意这些病害

来源:三农经济时讯    作者:温变英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16    

  山西省日光温室蔬菜主要以黄瓜、番茄、辣椒、西葫芦等果菜种植为主。当前,随着春季气温回升,蔬菜植株进入生长发育中后期,如果管理不到位,低温、高湿会造成病害的滋生和蔓延,给蔬菜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针对当前温室生产中几种蔬菜容易发生的主要病害的问题,提出以下具体的防治建议:

  一、西葫芦白粉病

  1、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叶面上初现白色近圆形小白粉病斑,后连片整叶布满白粉。

  2、防治方法:

  (1)要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白粉病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中易发病,当湿度在16℃-25℃范围内,相对温度达75%左右时,最有利发生和流行。因此,管理中可通过棚内温湿度的调控,如合理浇水、加强放风等,切断病害三角中的环境因素。

  (2)提高植株抗性。当西葫芦长势偏弱时,植株的抗病性降低,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建议管理中加强根系和叶片的养护,如合理冲肥,保证养分供应,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同时,及时疏除植株下部的老叶、病叶,减少病原菌的侵染途径。

  (3)药剂防治。遵循早防早治的原则,在白粉病发病前及发病初期提前用药,控制病情,防治时要注意多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止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而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发病初期可选用醚菌酯、乙嘧酚、或氟硅唑,也可选用复配药剂,例如氟菌·肟菌酯、苯甲·嘧菌酯等药剂。严重时选用氟吡菌酰胺·肟菌酯+乙嘧酚磺酸酯+硫磺,喷药时还要兼顾全面、均匀、周到,提高用药效果。

  二、番茄灰霉病

  1、症状:

  棚内番茄病原菌从果柄或萼片处进行侵染,很多青果腐烂,表面覆盖一层灰褐色霉层。灰霉病发病适宜温度为20℃-25℃,适宜湿度为80%-90%,发病后传播速度快。最近一段时间,天气变化大,棚室通风时间短,导致棚内湿度大,为灰霉病发生提供有利条件。

  2、防治措施:

  (1)调控好棚室环境。白天棚温控制在25℃-30℃,夜间温度控制在15℃左右。湿度方面,可通过膜下浇水、操作行铺稻壳或秸秆等有机物、加强放风等措施来降湿。

  (2)避免传播。灰霉病会产生大量孢子,是灰霉病的侵染源,环境适宜时,病原孢子就会从开败的残花、病果或柱头上进行侵染,造成灰霉病的大发生,因此,在不良天气到来前,要及时、全面清除病果、病叶、残花等侵染源,并带出棚外销毁,以防进行再次传播。同时在点花药、蘸花药中加入适量适乐时或扑海因等防灰霉药剂,也可降低灰霉病的发生几率。

  (3)药剂防治。菜农比较熟悉的异菌脲、啶酰菌胺、腐霉利等都可以防治灰霉病,还有一些复配配方,如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或氟啶胺+丙森锌,防治效果都不错。药剂防治时做到喷药细致、全面,使整个植株都要接触药液。此外,不良天气过后,植株抗药性差,用药时浓度千万不要贪大,按正常浓度即可;用药种类也不要贪多,避免药害的发生。

  三、辣椒叶霉病

  1、症状:

  辣椒叶片上的黄色病斑为辣椒叶霉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为浅黄色不规则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不久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绒状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成花斑,严重时变黄干枯。该病还常伴有细菌性病害并发。

  2、防治措施

  当前,棚内昼夜温差大、湿度大,正是叶霉病的高发期,防治时,菜农可以选用春雷霉素、戊唑醇、腈菌唑、氟菌唑、拿敌稳等,配合噻唑锌、噻霉酮等进行喷雾。

  用药间隔期还应加强环境调控,提高药效。降低棚内湿度,在已有的条件下,菜农可以通过整枝打杈,提高棚内通透性,结合白天进行渐次通风的方法,降湿的同时保证合理的昼夜温差。

  此外,为减少传播源,菜农可以将病斑较多的叶片,直接摘除带出棚外,集中处理。若病叶较多,可以采取留杈留叶去头的办法,来弥补功能叶不足的情况,以此来确保光合作用产生足够的有机营养供应膨果所需养分。

  四、蔬菜菌核病

  菌核病本是常见病害,但不少菜农却发现,用药防治效果却较差,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病害判断不准确。

  虽说是常见病害,但往往判断不准确。菜农熟悉的病害发病症状,大多数是发病中后期表现出来的,而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判断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是用药不准确。

  认准了病害,药剂选择不对,也会造成防治效果差。如分不清是真菌病害还是细菌病害,用药时就无法正确选择药剂。

  三是防治病害单用药剂效果差。

  病害的发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那么,在防治病害时,若不能及时改善环境调控工作,提高植株抗逆性等,就很难从根本上治愈病害。

  在治疗菌核病时,除了菌核净,啶酰菌胺、咯菌腈、多氧霉素、烟酰胺、嘧菌酯等药剂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注意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此外,菌核病菌丝不耐干燥,相对湿度在85%以上才能生长。该病对温度要求不严,在0℃-30℃之间都能生长,以20℃为最适宜,是一种适合低温高湿条件发生的病害。针对此特点,可有意营造不利于菌丝生长的环境条件。

  五、苦瓜雄花无花粉现象

  苦瓜在进入盛果期后,经常会发生雄花无花粉的情况,使得人工授粉无法顺利完成。

  1、病因:

  造成苦瓜雄花无花粉的原因很多,如连续阴雨低温寡照、旺长、养分缺乏等都会造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判断是低温寡照与养分缺乏造成的无花粉。

  连阴天刚过之后所开的雄花,其形成是在连阴天之前,因此还比较正常,而在连阴天过程中所形成的雄花,往往发育畸形,不能形成花粉,加之连阴天时根系的吸收能力降低,运输过程较长,花芽分化时营养缺乏加重了这一影响,最终导致雄花无花粉。所以,在连阴天后的2-3朵成熟雄花往往花粉较少,用于对花的花粉质量降低,数量有限。

  2、补救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菜农用生长调节剂协助坐瓜,比如:可以使用氯吡脲5毫升,兑水2-2.5斤,用毛笔或喷壶抹瓜或喷瓜。同时,选用海藻类叶面肥加全营养叶面肥喷施结瓜的枝蔓,补充营养,促进叶片、枝蔓与瓜条的生长。

  除此之外,也可用当前市面上有的 “苦瓜专用授粉剂”,连续喷施使用,既能优化花芽分化,又能同步补充叶面营养。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