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张绪宛先生——试谈书法名家张绪宛先生的成功之道

来源:百合花    作者:张时精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26    

       张绪宛先生,笔名可达,暮年字号耄耋稚子(他的诠释是:岁至耄耋,可谓高寿,但在书法浩瀚的海洋里仍是一名娇嫩的稚子),1933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陆县常乐镇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天资聪颖,睿智过人。教师是他的天职,可谓硕果累累,桃李芬芳。书法是他的钟爱,更是枝繁叶茂,誉满神州。现为中国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翰林书画艺术院副院长。走进他的书斋,书架上叠叠帙,是他吸取营养的源泉、滋养精神的“粮仓”。书柜中金光闪闪的座座奖杯,是他汗水的结晶,荣誉的象征。墙壁上案几旁到处是他耕耘的土壤、劳动的果实,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使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张绪宛先生长我四岁,是兄长、是良师、亦是诗友,我们相识时间并不长,但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同是出生在积贫积弱、满目疮痍、战乱频仍的旧中国;为什么同是出生在沟壑纵横、穷乡僻壤的黄土高原;为什么同是喝着黄河的水,吃着黄土地的粮长大;为什么同是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生长成人;为什么同样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为什么同是生活在这个富有梦想的特色社会里……,他却能有如此超凡的才华,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书法艺术达到如此高雅的境界……相比之下,自愧不及,顿觉汗颜。这里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反思,进行探讨。

  他天资聪颖,酷爱读书。张绪宛先生自幼聪明伶俐、才思敏捷、过目成育,学生时代,在诸多课目当中,尤其喜爱国学,八九岁时即能熟背《三字经》、《百家性》、《弟子规》、《千字文》等;读高小时,已通读完四大名著。《道德经》、《论语》、《史记》、《唐诗宋词》、《诸子百家》、《颜柳欧苏》、《二王笔法》等传统文化的奇葩瑰宝,他时常翻阅,一些重要的章节,烂熟于心。作家陈先达先生专门就读书问题写了一首小诗:“大红大紫非我有,满床满架复何求。人生百样各有得,一世读书抵封侯”,富有哲理,发人深思。张先生已届耄耋之年,仍是手不释卷,目不离文,“博闻强识”。读书是他一生最大的乐趣,也是他健身长寿的法宝之一。

  他天赋超凡,钟情书法。“天才与勤奋”是人们常涉及的话题。二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诚然,只有天才,而无勤奋,吃了饭就睡大觉的人,肯定会毕生一事无成,碌碌无为。然而,一个无专业天赋的人,要想在某项事业上达到至高的境界,也确非易事,或者说是不可能的。110米栏世界冠军刘翔是练出来的,但不是人人都能练成刘翔。别人信不信,反正我信。张绪宛先生书法能达到如此高雅的境界,除了勤奋之外,超凡的天赋则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张先生自幼钟情书法,上学期间,他的书法天赋就初露锋芒,他写的大楷、小楷经常贴堂,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奖。尤其值得庆幸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仰慕已久的三晋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周子才先生,周先生的谆谆教诲,即兴示范,书理讲授,使他对中国书法的魅力和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扩大了眼界、开阔了胸怀、坚强了意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勇攀高峰,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书法家。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经营几十年的“锲而不舍”、“日居月诸”、“日就月将”,终于练就了书法坚实的基础和过硬的运笔功力。除了勤习苦练之外,还对书法理论和技巧规律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自古以来,“文者必书,书者必文,文如其人,书如其人”。体味神韵,领悟精髓,学古不泥,在继承民族传统书法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形成日臻完善具有独特风韵的书法艺术风格。他的书法苍劲挺拔、挥洒自如、奔如猛虎、腾如雄鹰、游如蛟龙,令人赏心悦目,久看不厌。正如他自己在论文《书法艺术继承创新之管见》一文中指出:“任何艺术的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它的传统和基础,任何传统的艺术,不应该也不可能约束或禁锢它本身的发展和创新。书法亦然……如果脱离了这一传统和基础去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既要下功夫打入传统门户,又要有勇气跳出传统门户。这就是要立足传统,追求新意,闯出新天地。只有继往开来,独创成家,才真正算得上是书法家。张先生的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至高的境界,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已届耄耋之年的张先生,2013年10月又获得了中国艺术飞天奖《终身成就奖》,可喜可贺。平陆县委、县政府专门为此举行了庆功座谈会,予以表彰、鼓励。

  他学养丰厚,书风高雅。张绪宛先生之所以能够在书坛上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和他丰厚的学养、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豪爽的性格分不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他终身执着不变的信条。他常说:“文化人可以不习书法,但书法家决不可以不学文化。”他不但字写得漂亮,对书法理论也有较深入的研究,曾有多篇论文,如:《谈谈书法鉴赏》、《书法鉴赏与书法作者》、《周子才书法艺术摭谈》、《琐记》、《书法艺术继承与创新之管见》、《书法作者与其作品》等,见诸于报端、杂志。对于书理书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书艺的升华起到了导航、开路的作用。

  他能诗善文,诗书相融。古人云:“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诗乃百文之首,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无以言。“中华诗词与书法是一对孪生姊妹,是文化艺术之王,都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乐、可以愤、可以用,它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表达某种深刻的哲理和永恒的精神,是其它任何艺术形式所不能媲美的。张绪宛先生自幼即善于吟诗填词,且思维敏捷,灵感瞬间即来,每当参观访问、学友聚会、祝寿庆诞,常能出口成章,即兴吟咏!如:他参观黄河壶口瀑布后吟出了:”黄龙俯冲展雄风,浊浪怒吼排长空。日照彩霞迎客舞,浓烟滚滚水底生。”气势磅礴,耐人寻味。他参加全国著名“珠心算”专家陈子镜先生90华诞宴会,即兴吟出:“陈老子镜体矍铄,珠脑领域起先河。运算神速无伦比,堪称华夏一诸葛。”美妙的诗章,大大增强了全场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许多人。

  他口齿伶俐,谈吐风趣。身为高中语文老师,酣畅流利的口才,无疑是他从教的先天优势。他言谈风趣,委婉动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当上语文课,讲到动情处,总是激情四射,引吭高诵,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势若高山流水、万马奔腾、黄河咆哮。演讲的水平与技巧,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不善演讲者,能把醒着的学生讲睡着,而他则属于能把睡着的学生讲醒来者。因此,每当他授课时,常有其他班同学在窗外听讲。他的板书十分悦目,以致值日生久久不舍摖去。正因为如此,他的教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许多优秀的学子均出自他的门下。

  他富有爱心,助人为乐。精美绝伦的书法艺术,给了他交朋结友、展示才华、奉献爱心的机会。新建的景点、重修的寺庙、节日聚会、庆诞祝寿……,经常都有他的身影和行动的轨迹。檀道庙扩建,钟鼓楼的牌匾留下他金光闪闪的墨宝;虞坂古盐道伯乐相马处,他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条幅;寺头关帝庙修复庆典,他不顾疲劳,挥笔疾书了3-4个小时。张谦先生八十大寿,他精心书写了鄙人为张谦撰写的诗联:七律·张谦先生八十华诞志贺:“劲柏作霜不畏寒,遐龄八秩誉书坛。诗文立世盈新意,翰墨馨香醉古颜。正气一身凝至爱,清风两袖拒贪婪。浮生难抵沧桑老,寿望期颐比泰山。”楹联:“似水人生魂酿就;如歌岁月魄铸成”。为喜庆气氛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为人忠厚,态度诚恳。张先生能诗善文,书艺精美,为人讲诚信,重义气,朋友遍布三晋大地,黄河两岸。数十年来他无偿献出的书艺墨宝不计其数。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出书热,他为朋友写序言、题书名、赠嘉言、写贺词,挥挥洒洒,难计篇章。每当有求句问字者,他总是不厌其烦的给予回答、诠释、解释,他自己一时难以答复的问题,便查经典,寻名著,直到满意为止……在文化界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他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古训云:“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张绪宛先生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达到至高的境界,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原因之外,谦恭的品德无疑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社会上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在某些方面取得点成绩,获得些荣誉,便“趾高气昂”、“盛气凌人”,看别人的作品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有毛病,那也不正规,让人无所适从。而张绪宛先生则不然,他每参观书展,看别人的作品,总是本着学习的态度,探寻别人的长处,从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丰满自己。

  他志向高远,虚怀若谷。“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其中的哲理,对学养丰厚的张先生而言,自然是心知肚明。他对自己当前的书艺水平,仍然很不满意,对取得的一些成就,获得的诸多荣誉,总能静心面对,坦然处之。他向笔者坦言,自己年岁已高,一定要加倍珍惜有限的时光,充分利用太平盛世所提供的无比优越条件,勤习苦练,博采众长,从贴近时代发展、贴近群众需求、贴近社会实用这几个方面来求索创新,使自己的书法艺术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送更多的正能量。

  他爱憎分明,感恩社会。张先生知识渊博,学养丰实,胸襟开阔,意识超前,看社会,看人事,比一般人看的深,看的远,看的高。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历经坎坷的一生,历经磨难的一生。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左思潮横行的年代,一场整风运动,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解教归田、劳动改造”,一待就是十年。无情的打击,非人的待遇,使他的身心备受折磨,情绪一度跌入低谷,陷入绝境。千屈万冤何处诉?谁来问君几多愁?……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滚动,沧海桑田,轮回反复,乌云不能永久遮住太阳的光辉,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粉碎“四人帮”、平反昭雪后,久经压抑的张绪宛先生,既没有懈怠,更没有沉沦,反而激情更加亢奋,神态更加昂扬,步履更加坚实,学者乔栋民先生写得好:“屈肘之后打出去的拳头更有力,重压之下喷放的气流冲击力更强。”他把一腔怒火喷向了“四人帮”;而对曾经对他不怀善意的人和事,则一笑置之;对社会则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表示要乘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握紧手中的神来之笔,把人生第二春写得更加多姿多彩!更加靓丽辉煌!

  张绪宛先生,就像生长在条山之巅的一棵青松,永远苍劲挺拔!永远蔚蔚葱葱!

  张绪宛先生,就像中国书法园圃中绽放的一朵耀眼之光,永远芳香!永不凋谢!

  张绪宛先生,就像闪烁在中国文化天空的一颗明星,永远璀璨!永远辉煌!

  兹赋七律一首,楹联一幅,以志其功,以彰其德!

  七律·张公颂

  八秩春秋日月新,

  经霜老树誉乾坤。

  臂挥砚润钟王气,

  腕转豪凝眷柳魂。

  笔走龙蛇腾绮彩,

  墨滋山水灿星辰。

  人生若梦缘难尽,

  百姓心碑贵似金。

  楹联:文品高雅教坛独秀;

  笔力苍劲书界一杰。

  横批:劲笔神韵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