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名朴实平凡的乡村医生,这是一名功德昭著的白衣天使。
田军,男,1968年生,曹川镇上坪村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执业助理医师。1983年中学毕业参加县卫生局的医护培训班,1986年参加北京乡村医生进修学院两年制中医专业学习,后又参加成人大专函授,曾在县医院单独值班,行使处方权。从医以来,他以自己的满腔热血和大爱心肠,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患者至上、德艺双馨的良好形象,赢得片区名医的美誉,深得广大村民的好评和爱戴。
参加工作后,田军同志即在下坪医院搞外科,诸如胃穿孔、阑尾炎、疝气、卵巢囊肿等手术,年均20余例,从四、五岁的幼童到八十多岁的老人都有,未曾发生一例医疗事故。
2003年撤乡并镇(医院瓦解)后受聘村卫生室。
区区村卫生室,内在面积60多平方米,医疗设备仅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而已,融门诊、抓药、输液、处置于一室,开始了田医生不平凡的医诊生涯,书写着一页页动人的篇章。
乡民芦仁项、李遂法等人,由于贪吃采摘的山味八月炸,导致绞肠、大便不出,疼痛难忍,来到该诊所,田医生输液、灌肠,并用手一点一点从肛门往外掏便,经过半天的折腾终于使粪便排除。
上坪村郝栗武,双目失明,靠经营轧花机谋生。一次轧花,手掌不幸被轧花机锯齿撕裂,拉了好几道口,拉裂的皮肤纠结在一起,肌腱断裂,伤口惨不忍睹,手掌既不能伸也不能握,经过田医生近六个小时的精心清洗和缝合方止,后又多次清洗换药,月余恢复痊愈,花费仅400余元,栗武一家感动不已。
陆英军,垣坪村人,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两个孩子正在读书,这个家庭本已十分困顿,可屋漏偏遭连阴雨,一次意外车祸导致他颅脑损伤,引起偏瘫,真是雪上加霜。他在县医院治疗两个多月没有治好,后因经济困窘悻悻而返。整个家庭阴云笼罩,一筹莫展,后来有人提议他去上坪诊所看看,他去了,输液、吃药,历经一个多月,田大夫分文未收。他要践行的是:有钱治病,钱少治病,没钱也治病。有道是:炽心为民,大爱无疆。
花岭村五保户杨李刚,年迈体弱,小病不断,隔三岔五要来该诊所取药,田大夫从没收过钱。
黄龙寨村民曹保关,其父上树摘柿子因树枝枯朽折断,猝然摔下,致使腰椎骨折,因护理不当,引起褥疮。这是一户困难之极的家庭--保关妻瘫痪床多年,孩子正在读大学,保关还要外出打工养家,所以保关父根本无力出外就诊。经和田医生商量,田医生每天骑车十多里为保关父输夜换药,悉心治疗,持续一个多月,才逐步痊愈。临了,田医生仅按最低限度收取了一点工本费。
桩桩件件,不胜枚举。
下坪片区沟壑纵横,道路崎岖,山庄窝铺散落其间,田医生虽说受聘于上坪卫生所,可他的操守,他的医技在那儿搁着,积多年服务奉献造就的良好口碑,使他的实际医疗范围远远超出上坪村,向四周幅射延伸至垣坪、马坪、西庄(祁家河乡)、崖头、曹河等村,像东端的张家底、春头洼,西端的王家山、前庄,北端的南头岭、南端的南沟、后姚坪,也常去医诊。服务半径超过十华里,服务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
从医三十年来,田医生的出诊是经常性的、不间断的,患者只要一个电话,一个口信,不论路远路近,天好天赖,白天黑夜,他都必去无疑。年出诊两千人次,行路两万余里,就诊病人约四千人次。出诊最远距诊所四十多里,时下空巢老人中高血压、糖尿病多,每年要进行高血压随访六百多人次,糖尿病随访一百多人次,田医生出诊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由于路不好,经常出现爆胎、没气等问题;有时雨雪路滑车翻,弄得满身泥水满脸血迹,也从不懈怠。十几年来,他已骑废了3辆摩托车,不知您惊诧否。
田医生治病有个潜规则,凡是三两元能解决问题的,决不会让病人花四五元,常在山区奔走,他深知老百姓的苦楚,经济的拮据,高度的怜悯同情心使他设身处地将自己放在病患的位置去想问题,这也许是他赢得人心,深受爱戴的原因之一。
常常有人因皮外伤到诊所来上点药,贴点胶布什么的,针灸啦、脖颈刮痧啦,田医生都一概热情疗理,不收分文,间或还来上一句幽默话,使气氛和谐,使心灵贴近,他已把自己与病人完全融为一体。
常去上坪诊所的人都熟知田大夫的日常生活,每天手机不停地响,车轱辘不停地转,要驱车到这里出诊,到那里打针、输液,多少个寒来暑往,春去冬来,依然故我。即使在卫生室,又是诊病,又是抓药,还兼顾打针、输液等。他的工作完全是全方位的、立体性的。每当赶集、集会什么的,他的诊所就挤满了人。他的手和口不停地动,大脑不停地转,宛若一部电脑在高速运转。手头有做不完的工作、眼中有看不完的病人!除了忙还是忙,吃饭没个准点,一包方便面一泡就是一顿饭实属平常。
这就是田军同志的日常生活,这就是田军医生的工作态势!
也许你还有点不信,田的两个孩子相继上高中、上大学,他从未去送过、看过,全是妻子张罗。作为父亲他是不称职的,心存愧疚却又无可奈何,不是他不尽父道,是他没有这个时间,他对医疗工作已达到一种忘我投入的境地。
常年的风吹日晒和紧张工作,这个仅有1米60矮墩墩的汉子患上了面部基底细胞癌,由于错过了早期治疗,需要放疗。治病之中,还分外牵挂卫生所的病人,因此就往返了几十个来回,终使鱼与熊掌皆能兼得。
诚然,田医生不是神医华佗,更不是医圣张仲景,他既自信又自谦,他与县医院各科室的专家联系密切,遇到不能确定的症状都会向他们请教;遇到处理不了的病人,他就会及时联系车辆,并护送转院。
一名医生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一名共产党员的默默奉献,铸就了田军同志其人其事,连续多年的“模范党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对他来说已不新鲜,在华夏大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中,他的事迹在运城电视一台二台连续播放,他同样不很看重。他心中的亲人是患者,他痴迷的舞台是诊所,他不会陶醉于既往,他还要不断地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