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系五合谋发展,抓党建促稳定、促脱贫、助力乡村振兴、改善环境倡导文明新风……在德州乐陵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市国资中心派驻化楼镇五合新村第一书记赵营,用实际行动把使命和担当写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为建设美好乡村攻坚克难,奋力前进。
1987年出生,有过16年军旅经历的赵营,驻村前是乐陵市国资指导中心的业务骨干、中坚力量。2021年,在乐陵市选派第一书记时,他主动请缨到离县城30公里的五合新村开展驻村工作,近两年来,在派出单位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赵营团结村“两委”班子成员,落实“严真细实快”的作风建设要求,带领全村群众,一步步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帮扶点,在实践中推动了五合新村的稳定、振兴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
刚到五合新村的赵营,感到自己对村里两眼一抹黑,担心带不好队伍,服务不好群众,为了增强自己对村情的了解,他就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每到一家,他都仔细询问群众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对未来的构思、对村里的发展的建议,在临走时还会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并热情地叮嘱:“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联系我”。通过对村情民意的深入走访调研,赵营初步形成了“一抓二帮三促进”的五合新村振兴融合发展工作方案。

狠抓党建,力促党建提升
赵营在工作中认真开展好“主题党日”,除落实好规定动作,开展一系列“自选动作”,不断完善和规范“三会一课”执行落实制度,量化“三会一课”频次、细化分解内容、明确台账要求,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有效杜绝了“三会一课”和支部工作“两张皮”,切实将“三会一课”执行成果转化为积极作用。
不断加大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力度,把基本素质好、发展前景好、精神状态好的优秀党员、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养殖大户、种粮大户纳入村级班子建设的后备人选,建立起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作为村级班子建设的血液供应站,有效激活了村级后备干部的“蓄水池”。

组织村“两委”全体成员召开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清零推进会,逐户走访村内建档立卡户,了解他们的困难后,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并为五合新村部分有需求的建档立卡户送去慰问品和现金,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活难题,让困难群众心有所依。
倾力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赵营充分发掘了本村的文艺、民间艺人,由其指导村民开展相关的文体活动,确立村文化联络员,组织举行文化活动和比赛,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培育文化氛围;同时大力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按照“五美”标准评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家庭院,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协调市妇幼保健院到化楼镇五合新村开展爱心义诊志愿活动,免费为镇村群众提供中医、眼科、体格检查等多项诊疗服务,本次活动共服务群众41名,在为群众送爱心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邀请农业局农艺师到村讲解惠农政策以及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技术,重点加强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让村民们能够在良种选购、技术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学到新技术新方法。
提质增效,助推脱贫攻坚
在2022年的秋收工作中,赵营牢固树立“减损、抗灾、增效”的理念,把玉米分段收获作为节粮、减损、夺丰收的重要手段,通过机械早准备、措施早谋划、适时早动手的“三早”措施,全面落实分段收获面积,保证收获进度和收获质量,以达到实现降低收获损失、增加粮食产量、增加种植户效益的“一降两增”目标,切实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效益。
协调财政、公路局与镇政府形成合力,将五合新村村内街道全部修整硬化,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公路管养制度,配备专门的护路员队伍,真真正正地实现了路有人管、沟有人清、树有人养、杂有人除的“群众化养护”模式,打通了群众美好出行“最后一公里”,解决了村民困扰多年的出行难问题,同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把总目标落到实处。”驻村的这一年多时间里,赵营始终坚持“退伍不褪色,奉献新时代”的导向,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用行动诠释了一名第一书记的初心和使命。
手牵百姓情同暖,足踏田间身共劳。赵营用奉献和努力在驻村岁月里演绎出生命中华丽的乐章,他同五合新村乡亲结下的浓浓真情依然在延续,他和五合新村乡亲的情缘也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