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徐碧卿)2022年,大同农信社紧紧围绕改革化险提质增效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自身发展和社会金融稳定大局,积极落实金融支持稳经济工作措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截至11月底,各项存款余额680.26亿元,较年初净增109.14亿元,增幅19.11%,各项贷款余额424.79亿元,较年初净增67.74亿元,增幅18.97%。
强化党建,凝聚发展力量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凝聚起改革化险提质增效新活力。一是强化思想引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视察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推动全市农信社更加自觉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党委重点任务清单,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压实各级党组织党建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的“六大建设”,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确保中央、省委和省联社党委重要决策部署执行不偏向、落实不走样;三是强化示范带动。按照“五强支部”建设要求,深入推进“星级支部”达标工程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员工“三带”模式逐
渐完善和成熟,全员看党员、学先进、争第一的氛围日益浓厚,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先锋队、突击队作用凸显,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四是强化清廉建设。把“清廉农信”建设融入到改革化险提质增效全过程、各方面,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385份,开展廉政警示教育38次,赴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参观2次,开展家庭助廉回访367户,签订清廉从业承诺书2124份,信贷廉洁回访605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扩户提质,夯实发展基础
以“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的奋进之心,紧抓营销,扩户提质,夯实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在客户营销上持续发力。将“扩户提质”作为各项业务的发展引擎,健全重点客户、潜在客户、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增加新开账户,同时,强化以金融服务综合达标客户为核心指标的考核引导,不断增加客户粘性。截至11月底,金融综合达标客户137531户,较年初增加33020户,增幅31.59%;二是在量增质优上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农信社“五种优势”,精准营销36种通用信贷产品、信用卡、理财、晋享e付等产品,以产品带动资金流量,以流量带动存款增量,持续加大活期存款、对公存款等低成本资金营销力度,大力提升存款市场份额和稳定性,持续做大总量,做优增量,做稳存量,存款市场份额较年初提升1.66个百分点。
坚守定位,加快信贷投放
坚定不移回归服务三农小微的主责主业,专注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推进信贷转型。一是理顺三级授信体系。搭建起“金
融服务站+网点——区域办贷中心——授信审批中心”的三级授信体系,延伸了金融服务半径,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二是争创乡村振兴主办银行。辖内八家行社将“输血式”金融支持转变为“造血式”金融服务,截至11月末,全市支持乡村振兴项目贷款93.75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5.26亿元,八家行社均被当地政府授予“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称号。三是深入推进信用工程建设。537名客户经理深入村庄、市场、商圈、街道、企事业单位,以“整村授信”“网格化营销”为抓手,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市场)、信用乡镇创建活动,截至11月末,创建信用村(市场)157个,为农户评级授信16.75万户,金额47.97亿元,用信7.60万户,金额33.66亿元。四是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发放“八大特色产业”贷款26.75亿元,支持“九大业态”贷款8.96亿元,支持“三黄一红”产业贷款5.95亿元,集中打造一批农业品牌,发挥辐射效应,带动乡村致富;发放乡村振兴卡3.45万张,授信7.58亿元,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大同贡献力量。五是助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积极跟进省、市重点项目,专题安排对接“专精特新”项目,大力开展“首贷拓客”专项行动,向省市重大重点工程新增贷款6.59亿元;向“专精特新”项目新增贷款5738万元;向纳税ABM级企业新增贷款27.44亿元;支持首贷户10085户、贷款余额60.4亿元;疫情防控静默期间推出“八大举措”,办理新增贷款4685.4万元;转贷、续贷、展期9.78亿元,有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优化服务,擦亮品牌形象
持续巩固“三强一转”、客户满意度评价试点成果,将“三个服务”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擦亮“百姓银行”金字招牌。一是创优网点服务。持续推进网点资源优化布局,为社区居民、市场客户提供贴心服务;开展“微笑农信 服务大同”专项行动,组织岗位练兵108次,技能比武25次,将微笑服务融入日常工作,落实到每一各网点、每一位员工,引导全员持续改善服务,提升口碑,营业网点成为大同农信优质服务的“靓丽窗口”。二是延伸服务触角。按照服务标识、环境布置、宣传折页、机具配备、工作台账、服务流程“六统一”标准,规范911个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加强服务站联络员业务培训,广大农村客户基本实现了日常金融不出户、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乡。三是丰富产品供给。以信用卡、理财、保险、贵金属、晋享系列产品为依托,加强与网点周边社区、商圈、校园等合作,大力推动金融服务融入本地生活、政务、商务等生态,增强了客户粘性,提高了市场影响力。四是推行阳光办贷。深入开展“阳光办贷 清廉农信”专项行动,在全辖办贷网点设立办贷大厅、办贷专柜,公开贷款条件、操作流程、贷款利率、服务电话,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实现贷款全流程公开化、透明化,6个小时即可完成小额贷款办理,信贷投放逐步由“线下跑腿”向“一次审核完成放贷”转变。
厚值合规,健康稳健发展
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监管部门各类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风险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合规示范网点创建和合规示范
标兵评比活动,持续夯实基础管理,走行稳致远发展道路。一是强化监督促合规。按照“持续织密监督网络”的要求,构筑形成“重点机构严管、重要机制严控、重点漏洞严堵、重点领域严查、重点违规严处”的监督体系。二是从严管控保稳定。严格落实省联社党委和地方党委政府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落实落细各项防控举措;将安全经营作为头等大事,持续开展“查隐患 强整治 保安全”行动,高效推进网点安防设施达标进程,确保全年安全稳定无事故。三是正面宣传树形象。加大正能量宣传,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彰显农信社责任担当的事迹进行报道,刊发省级以上报道587篇,讲好农信故事,传递农信正能量。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