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中国教育正在进入一个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继有人。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衔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大将教育、科技、人才定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这为我国高中教育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
2024年1月23日,运城市首批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挂牌成立,我很荣幸地被选拔为运城市高中名校长工作室的主持人。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二十二年。丰富的一线从教经历让我深刻明白,教育绝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更不是要通过极端手段来达到目的的途径。我们所面对的不是冰冷机器,而是一个个有鲜活个性特征的生命体。教师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使命,其思想素养与精神高度直接决定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牢记、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争当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好校长、好教师。只有这样的好校长、好教师,才会有大格局,能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落实落细党的教育方针;才会有大情怀,能远离名利等世俗诱惑,忠于教育初心,守好三尺讲台;才会有大智慧,能摆脱唯分数、唯文凭等“五唯”窠臼,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才会有大担当,能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树牢终身学习理念,潜心教育教学研究,做好学生知识和人格培养的引路人。

凝心铸魂,擎旗奋进,
始终坚守崇高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垣曲中学始终秉持“厚德自强”的校训精神,以“耕耘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为办学追求,将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月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每年组织党员赴红色教育基地接受党性教育,砥砺理想信念。同时,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教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引导教师涵养高尚师德,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此外,学校还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推进学校思政一体化教学建设,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切实把思政课打造成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通过思政课教学提升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把思政课与实践结合方面,在纪念日和重大时间节点,开展升国旗、主题班会、专题报告等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持续推进“品牌班级”建设,涌现出“长征班”“毛泽东班”“亮剑班”“军人班”等一系列优秀班集体,通过各类班级活动给学生打上了优秀的精神烙印;定期选择优秀红色电影组织全校学生观看,寓教于乐,让学生放松心情的同时受到教育;通过每天课前演讲、演讲稿撰写比赛、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洗礼,筑牢学生思想底色。

聚焦课堂,潜心育人,
永远抱持乐教仁爱之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校学情的教学模式。在“80分钟问题化诊断式课堂”的基础上,将“管记教育”理念融入课堂,做到“凡讲必管、以管保讲,不讲更管、以管促学”,打造出“80分钟问题化诊断式课堂”4.0版,实现了课堂节奏更快、容量更大、状态更好、效率更高的改革目标。同时要求课堂教学追求“实、新、活”。实就是教师上课要实在,不让形式冲淡内容,真正让学生有可得、有收获;新就是教师要尽量不落俗套;活就是课堂教学永远是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要有教学机智,会联系、会拓展、会变通,真正适应学情。学生学习需要“会、熟、通”三个层次。学生学习由不会到会需要学,由会到熟需要练,由熟到通需要感悟。学校提出教是为了教会,不是为了教过;学是为了学会,不是为了学过的理念。在课堂上提出七有:有目标出示、有情境导入、有方法指导、有学生自主、有知识记忆、有试题训练、有总结提升。垣曲中学的教师就是在落实七有课堂的基础上,逐渐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脚手架。学校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制定了校级领导巡课听课制度和包学科包班制度,实行校级领导巡课、学校督导室巡课、年级组巡课的三层动态巡课机制,做到节节课有巡课,每天有巡课总结,保证课堂操作规范,师生状态良好,课堂务实高效。为更好地提升备考效率,我校积极筹办了“2024年高考备考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来自省内外的500余名教育同仁齐聚垣曲中学,通过主旨报告、主题讲座、示范课、听课评课等模式,明晰二轮复习备考方向和实施路径,助力各地各校不断优化备考方案,提高高考的质量与成色。此外,学校提出“让学校成为问题学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理念,要求全体教师能记住学生的名字、说出学生的梦想、走进学生的家庭、参与学生的活动、助力学生的成长,让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五育并举,启智润心,
努力激荡优质发展气象。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尤其需要教师悉心引导和精心栽培。我们制定了“三观正确、志向高远、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心存善念、懂得感恩、体魄强健、心理健康、学识渊博、素养全面”的40字育人目标,并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重构了包括理想信念、唤醒潜能、责任意识、自主发展等在内的4大门类20余种课程组成的垣中校本课程体系,以此来保障育人目标的落实。提出了“成功是成功之父”“哪壶开了提哪壶”“幸福感”来源于“成就感”等育人理念,坚持以活动育人为载体,在军训、拓展训练、演讲节、百名标兵评选、艺体节、三封感谢信、16岁公民责任教育、18岁成人礼、运动会、爱心义卖、文明离校等主题教育活动中,注重做好活动前的组织动员,活动中的秩序和仪式感,活动后的反思与总结,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而且不管任何活动,始终坚持人人参与,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公平发展的机会。此外,学校还启动了垣曲中学学生不当行为考核165条,从文明礼仪、人际交往、行为规范、爱护公物、遵章守纪五个大方面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为让书香浸润校园,打造多个读书场所,在教学楼走廊的两端设置书架,把书放在离师生最近的地方,并举办校园读书节,激发师生阅读兴趣;为拓宽学生的视野,开设了每周一期的“校长讲堂”,以学校中层干部为授课主体,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题讲座……种种举措,旨在为每一位孩子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基。

蓄势赋能,固本强基,
持续提升教师职业修为。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人格化的、榜样式的、弥散性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和品格,更是人生和世界,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德。为此,我们提出“培训是对老师最大的福利”,给老师绘制了成为优秀教师的路径图,即“教育情怀、教育智慧、教育成果”,努力打造目标驱动、主动成长的教师团队,敬业奉献、治理有方的管理团队,有难必帮、快速高效的服务团队。在学校实行行走式管理,推行一线工作法,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树立服务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回应和快速解决师生诉求;不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通过各类方式“自学”,多方渠道邀请全国名师到学校现场“帮学”,分批派教师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跟学”,并不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设“镜鉴悟道”专栏,分享学习经验;以教师读书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共同体,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垣曲中学中国高考研究院定期发布研究成果,引领教学方向;举办班主任节系列活动,激发班主任队伍活力。学校为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每月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每学期开展师德集中培训和警示教育、每年开展师德故事讲述活动的传统,引导教职工严格遵守师德规范,并开设校廉码、校长信箱,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同时,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师德档案,规范师德考评办法,通过日汇总、周总结、月考核,落实奖惩机制,引导教师严守师德底线;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树立正确激励导向,定期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三好”女教工、优秀处室等评选活动,以榜样力量激励担当作为。

教育工作者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既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我们都要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注重“修身立德”,做润己泽人的大先生;注重“言传身教”,做启智润心的引路人;注重“涵养学识”,做博闻多识的传道者,真正以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让教育之光照亮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复兴之路。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