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列案件看网络空间英烈保护

来源:法治网    作者:张晨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01    

  近日,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接连通报查处多起侮辱、诋毁英雄烈士典型案件,敲响“英烈不容亵渎”的警钟。

  “对英烈权益的保护是国家良心的一个体现,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先人的付出。一个法治国家、一个有民族性的国家,永远不会忘记,也不会诋毁英烈为后人作出的这些努力。”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创新协同中心专家朱巍说,“这几年,相关的案例在网上引发了很多讨论,包括罪与非罪的边界问题,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及民事责任之间的关系等。”

  前不久,山东烟台龙口公安网安部门依法查处两起侮辱英烈案件,两名违法行为人因触碰法律红线被行政拘留。网民姚某5月28日在某网络直播平台公然发表调侃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言论,相关视频被大量评论,引发网民强烈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姚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陈述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依法对姚某处以行政拘留。网民封某6月1日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侮辱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不当评论,内容引发热议,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封某到案后,如实陈述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依法对封某处以行政拘留。

  针对网络空间英烈保护实践,朱巍指出,我国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英烈保护法律体系:

  刑事震慑——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增设了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明确“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民事追责——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专门立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综合治理——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协同配合,形成以英雄烈士保护法为核心,刑法、民法及多部网络法律法规共同发力的综合性保护体系。

  七七事变88周年之际,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公布6起侮辱英烈案件:

  网民王某玉为博取大众眼球、吸引流量,在网络平台上多次发布侮辱、诽谤贬低英雄先烈的不当内容,发布后迅速、广泛传播,浏览次数共计达1万余次,严重侵害了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公安机关立即立案侦查并依法移送审查起诉。王某玉因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

  网民徐某为博取关注,在某网络平台发布侮辱英雄先烈的不当言论,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内容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后,引发公众强烈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徐某作出行政处罚。

  网民黄某某为博取关注,在某网络平台公然歪曲和严重贬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牺牲与历史功绩,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扰乱人们的正确认知,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黄某某作出行政处罚。

  网民赵某鹏为博取关注,在某网络平台公然歪曲和严重贬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牺牲与历史功绩,罔顾历史事实,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内容在网络上传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赵某鹏作出行政处罚。

  网民雷某为博取关注,在某网络平台公然歪曲和严重贬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牺牲与历史功绩,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引发公众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雷某作出行政处罚。

  网民李某剑在某网络平台公然辱骂革命先烈,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亵渎国家和民族情感,引发公众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李某剑作出行政处罚。

  从出台英雄烈士保护法、民法典设置保护英雄烈士专门条款,到刑法修正案增加侵害英烈权益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英雄烈士保护法律和规定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目前为止,立法是相对来说比较全面的。”朱巍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需通过案例明确关键问题。认定刑事责任需考量主观恶意(是否明知且故意诋毁)及情节严重程度,比如发布次数、浏览量和转发广度,是否组织水军扩散等。同时,民事责任(含公益诉讼赔偿)、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可并行不悖。英烈近亲属可起诉,检察机关亦可对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

  朱巍特别呼吁,应强调线上线下一体治理,对构成犯罪或严重违法的行为人,应明确建立网络账号封禁、纳入黑名单的联动机制,强化震慑。同时,对线下场所的保护,如禁止在英烈纪念设施周边进行低俗直播、堆放垃圾等也需严格执行。

  朱巍指出,虽然立法框架相对完备,但案例积累和执法指导有待加强。面对网络上有时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杂音,亟须强化案例指导,发布更多典型案例,明确法律适用标准,指导基层执法司法。网络平台需严格落实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主动过滤、处置涉英烈不良信息。同时,深化社会共治,持续开展英烈事迹和精神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历史认知与法治观念。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