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废弃矿山变身文旅新空间
9年前,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中华村到处是机器轰鸣、碎石遍地的矿坑。2016年,矿山负责人周松将矿山关闭,回填种上果树。几年间,两万余株桃、李树在矿坑扎下根。如今这里游客络绎不绝。

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过去这里大规模的露天采矿造成土地损毁、植被破坏。为了让铜锣山重焕生机,渝北区决定关闭矿区企业,规划建设铜锣山矿山公园。截至目前,矿区已完成生态修复240余公顷,新增耕地、林地等农用地200余公顷,山体森林覆盖率达80%,治理后的矿坑水体达到Ⅲ类水标准以上。

■长海号子:海魂呐喊奏交响
长海号子,诞生于大连市长海县,在当地渔民出海捕鱼的劳作中形成。对于出海捕鱼为生的海岛人而言,号子,就像是黏合剂,将船员拧成一股绳,激励船员迎击风浪。

为了养家糊口,刘玉来十七八岁离开学校,成为了一名“闯海人”。1982年,刘玉来转行进入了县剧团,从事评剧表演。如今,他一直致力于长海号子的传承和创新,把号子搬上了舞台,将世代渔民在大海中战风斗浪的拼搏精神传承和延续下去。

■杭州桐庐:激流 +“三国”文化 打造乡村漂流新体验
持续高温天气使多地的漂流景区分外火爆。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彰坞村推出独具特色的“三国风云漂流”,以“高空玻璃漂+自然惊险漂+古村人文漂”的全新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

从单纯“看风景”到深度扮演“剧中人”,“三国风云漂流”以文化内核点燃消费热情。文旅经济的蓬勃活力直接惠及当地,项目接纳了彰坞村100多名中老年村民就业,预计全年将为村集体增收超300万元。更显著的是,民宿、农家乐、咖啡吧、特色小吃店等业态在彰坞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