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金融行业的今天,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期待已从“能办理”转向“高效办、贴心办”。清徐农商银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将抽象的“体验升级”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革新,用一个个具体场景诠释着金融服务的温度与速度。
线上平台:让服务突破时空边界。“凌晨3点还能秒转货款,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做水果批发生意的王大姐对清徐农商银行的线上服务平台赞不绝口。以往她凌晨进货时急需转账,却只能等到网点天亮开门,通过手机银行APP,支持7×24小时实时转账。针对老年客户群体,平台特意优化了界面设计,字体放大至常规尺寸的1.5倍,为老年客户提供“关怀版”。72岁的李大爷现通过智慧柜员机的“关怀版”取了1000元现金,既高效又快捷,亲自体验了一把科技带来的方便,再也不用麻烦子女代劳了。
流程革新:把“等待时间”变成“服务体验”。办理贷款曾是让小微企业主头疼的事,准备材料、排队审核、反复沟通,一套流程下来往往要半个月。如今在清徐农商银行,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张经理体验了全新的线上审批模式。通过企业网银上传营业执照、经营流水等资料后,大数据系统自动关联税务、征信等外部数据,10分钟内就完成了初审,第二天客户经理带着电子合同上门签约,5天内100万元贷款就到了账。社保卡激活业务的变革同样显著。以往客户需要在柜台填写表单、设置密码,整个过程约20分钟,遇上高峰期要排1小时队。现在通过自助终端,人脸识别确认身份后,触摸屏上点选“设置密码”即可完成激活,全程不超过3分钟。针对行动不便的客户,银行还推出了“移动柜台”服务,工作人员带着便携式设备上门办理,今年已为100多位老人提供了上门激活服务。
个性服务:用“数据洞察”替代“千篇一律”。“没想到银行比我还清楚自家生意的旺季!”种植葡萄的赵大哥收到银行推送的“农户连连贷”信息时格外惊喜。客户经理通过小微作业平台,分析了他近三年的账户流水,发现每年7-9月葡萄采摘期需要大量资金用于雇工和运输,因此客户经理在旺季来临前主动推荐了匹配的信贷产品,利率还比常规贷款优惠了不少。从“客户找服务”到“服务找客户”,从“被动等待”到“主动预判”,清徐农商银行的客户体验升级,本质上是用科技的力量缩短服务与需求的距离。这些发生在客户身边的具体变化,不仅让金融服务变得更高效、更便捷,更传递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初心,让科技金融技术真正融入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