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田野)在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乡的兴禾稻蟹农场,大棚下成片的稻苗正茁壮成长,在几个月后,这些稻苗将成为黄土高原上培育出来的特色大米,走进千家万户。
农场主张艳君是辽宁盘锦人,盘锦大米闻名中外,张艳君对水稻也有着别样的情愫。“都说山西种不了水稻,只要解决了水的问题,这里的土层厚实,日照充足,种出来的水稻结实饱满,一点也不比东北差。”
2020年,从事小杂粮种植的张艳君,发现本地人主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对高品质大米的需求也越发旺盛,广阔的市场前景使他萌生了在黄土高原种植水稻的想法。当时,恰逢云州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在沿村走访,张艳君当即申请了15万元的信贷资金,有了农商银行的支持,他的信心更足了。
经过认真调研,他在吉家庄乡承包了一大片洼地开始了种水稻之路,从引渠蓄水到搭建大棚,从手撒肥料到水肥一体化建设,勤劳能干的他扎在田里摸爬滚打,种出的稻谷也格外香甜,每逢水稻收获,慕名而来的客户便将30万斤大米抢购一空,就连他的水稻田也成了大学生的研学合作点。
“路子对了,那就胆子大点往前闯”张艳君如是说。眼见成果颇丰,去年在云州农商银行的支持下,他又在原来的
基础上扩建出三个大型稻田,并引进淡水蟹科学混养,实现稻蟹共生,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率显著提升,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本土淡水蟹也成了不小的收入来源。
“我这里现在还新建了烧烤营地和钓蟹台,经济效益比以前更好了,是云州农商银行帮我实现了种水稻的梦想!”张艳君每每提及,都对农商银行的服务赞不绝口、充满感激。
黄土地种出了水稻田只是一个缩影,多年来,云州农商银行始终牢记服务“三农”定位,紧跟农业生产的新项目、新产业,满足不同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扎实承担好助力产业兴旺的重任,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