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农信社:遵循事前+事中+事后原则 打造舆情风险管理闭环

来源:三农经济时讯    作者:薛文娟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9-25    

  声誉风险管理是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互联网社会化媒体趋势,声誉风险管理难度日益增加。农信社具有点多面广、法人多的特点,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既是内外形势所需,也是稳健发展所系。一直以来,大同农信社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处置机制和流程,通过强化事前预防排查、事中干预处置、事后修复总结的闭环,不断提升声誉风险应对处置能力,切实维护和提升社会形象,为业务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强化事前预防排查

  大同农信社将事先预防作为声誉风险管理的“防火墙”,及时准确识别、评估潜在的各类声誉风险隐患,从源头上进行预防、控制和缓释。一是建机制。市县两级机构出台声誉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和重大声誉事件应急预案,分类制定舆情监测、报告、研判和处置流程,有效形成党委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和涉事机构分工负责、联动协同的舆情防控工作体系。按季度开展声誉风险研判分析,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亲自安排、亲自部署、亲自督办。确定声誉风险管控工作归口部门,设置舆情监测员,组建覆盖全辖的网评员队伍,树牢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二是做排查。针对重要时间节点以及重点业务领域组织开展声誉风险隐患内部排查,尤其涉及信贷投放、客户服务、信访投诉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上的

  矛盾隐患,认真梳理、及时整改,从源头减少声誉风险触发因素。三是强监测。坚持采用“技防+人防”双渠道方式,实施7×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测,实现对外部舆情的快速获取和精准分类,确保监测工作无盲点、无断点,为后续快速决策处置打下基础。

  强化事中干预处置

  大同农信社将做好应对处置作为声誉风险管理的“急救车”,第一时间开展事件核查和研判,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既定方案有序处置。一方面,主动沟通。在舆情发酵期间,要加强与媒体的主动对接,基于事实、坦诚沟通,通过声明通告或接受采访,去澄清事实、说明情况或致歉,争取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维护权益。发现有自媒体账号发布侵害权益的文章及相关内容,要结合实际进行研判和对新闻失实点分析,按照平台的投诉规则、举证要求提交相关证据,同时发送律师函,分门别类针对性予以精准反击,集中处置,在短时间内对侵权信息进行限流、屏蔽、删除,遏制侵权信息的传播。

  强化事后修复总结

  大同农信社将采取措施维护和修复自身形象作为声誉风险管理“补路机”,及时做好舆情危机后的跟踪评价、复盘总结、改进不足,力争避免同类声誉事件再次发生。一是复盘总结。按月编制下发声誉风险管控工作情况通报,汇总梳理辖内负面舆情事件,对其类型、特征及应对处置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实现对典型负面舆情体系化、结构化梳理。二

  是强化培训。持续加强声誉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每年至少组织1—2次条线骨干培训班,分层分类制定实用实操培训课程,定期组织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全员舆情处置应对能力。三是加大宣传。把正面宣传作为对冲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积极利用内外部媒体,大力宣传在服务地方经济、深耕“三农”主责主业、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讲好“农信故事”,牢牢把握舆论工作主导权。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