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农商银行:立足“三新工程”深化“三农”金融

来源:三农经济时讯    作者:宋建波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8-29    

  本网讯(通讯员 宋建波)山西大同农商银行认真落实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省联社的各项工作部署,坚守服务“三农”和小微经济的市场定位,走出了一条扎根“三农”、服务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的可持续稳健经营之路。

  以“三新工程”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抓好农业供给“新业态”。为牢牢抓住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机遇,积极主动顺应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方向,大同农商银行坚持不懈于辖内各行政村进行信贷投放,以发展乡村新产业,培育新主体,挖掘新业态。该行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产业链条提供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畅通支付结算渠道,支持打造一批旅游、种养、畜牧、零售为一体的综合乡村产业;围绕特色产业,提供信贷支持,着重提升农具多样化、种植方式现代化、销售技巧前沿化水平,促进农业经营水平提升和农民收入提高;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产业“百花齐放”,多种业态共同发展。目前,该行已在北村、西万庄村、王家园村、古店村等多个行政村投入产业资金,支持当地畜牧、蔬菜、杂粮、中药材、食用菌、杏果、农文旅融合等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打造成熟的产业链体系。

  二是搭建信用工程“新网络”。农村信用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信息采集工作,涉及各行政村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单打独斗”不可取,需要充分发挥协作优势。该行积极协调乡村振兴局、地方金融局、地方乡政府等部门,推动基层网点、各行政村和事业部整合资源,实现内外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信用贷款风险分散和政策保障机制,在适当范围内进行信息共享。加快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步伐,发挥标杆效应,利用各类优质农村市场主体的影响力,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不断满足广大农户和城镇居民的资金需求,助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形成良性闭环管理。 截至目前,该行已创建信用村91个,信用户7660个。

  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新体系”。为满足新农村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金融需求,大同农商银行打造集金融服务、咨询服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系。整个体系依托全市营业网点和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通过柜面办理、助农服务终端、智能POS机具,为农民提供便捷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搭建覆盖乡镇和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络。同时,加大个性化产品创新力度。在推广“晋享贷”“云闪付”平台基础上,大同农商银行立足不同行政村发展差异和产业类型,量身打造授信期限不同、结息还款方式不同、资金用途不同的信贷产品,兼顾不同主体需求差异,保障资金供给与种养产业周期、企业经营周期相适应。

  以“党建引领”全面推进整村授信

  一是以“部门党支部”为依托,优化信贷结构。大同农商银行在大同审计中心党委以及该行党委的领导下,以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岗位职责为骨架,以提高办贷效率为目标,成立“三农”(乡村振兴)事业部,下设三个区域办贷中心,各办贷中心以各自党支部为核心,负责辖区整村授信、贷款投放相关工作。在队伍建设中,强化党员干部“领头羊”作用,创设“整村授信党员责任岗”,划分各部门党支部包片区域,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敢于担当的信贷队伍。

  二是以“基层党组织”为阵地 ,加强信息联动。助推“三农”事业部与信贷管理部、公司事业部、小微事业部,各支行、辖内各级政府、行政村、中小企业间的沟通,多管齐下做好信贷服务工作;各分支机构和基层单位,从干部队伍建设、党员思想建设、党组织生活等方面,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政策执行力;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内控合规部门、人事管理部门的合力,将从严管理党员干部与加强企业员工行为相结合,确保整村授信的落地实施。

  三是以“党建学习”为后盾,增强工作凝聚力。大同农商银行建立周集体学习制度,聚焦“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这一核心,创设平台让党员干部围绕推动创新金融产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升整村授信工作效率等,谈心得、说感悟、讲工作,打造学习提升平台、争先创优擂台、才情展示舞台,推动党员干部从“所学”到“所用”,倒逼业务能力提升,对标先进,激发全体客户经理争先创优、敢立潮头的工作激情,为辖内乡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以“金融科技”全面创新服务模式

  近年来,大同农商银行借助金融科技破解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难题,充分发挥数字技术驱动作用,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

  一是在服务广度方面,按照“共建、共享、共用”原则,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实体网点向“最多跑一次”的综合型农村金融线上平台升级,着力疏通农村金融脉络,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推动金融服务下沉至乡村一线,广泛嵌入农村生产生活场景。

  二是在服务深度方面,强化对农村客群的数字化认知,发挥人工智能领航效应,推出更多差异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数字金融产品,更好满足农村创业者、返乡农民工、农户、新市民等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三是在服务温度方面,利用新型网络技术,为偏远地区、行动不便的农村用户主动提供上门或远程服务,切实满足农村老年、残障人士、少数民族等特殊人群的金融服务需求,让农民群众更平等、更充分地享受数字化发展红利。

  四是在公共服务方面,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村便民公共缴费新模式,运用数字技术整合缴费入口、深耕民生场景、优化用户体验,依托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实现水电、燃气、供暖等缴费“一站式”办理,提升农村缴费数字化、网络化、自助化水平,助力打通农村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