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天镇县玉泉镇曹喜才:退伍不褪色 创业显本色

来源:三农经济时讯    作者:晋宁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06    

  本网讯(通讯员 晋宁)“多亏了喜才这孩子,他建起了这个制帽厂,我不出门,靠自食其力,每月就能挣上那么多的生活费,他为我们村里的老弱病残人,实实在在做了一件大好事!”这是葛家屯村73岁残疾人薛明利和去家里了解他生活状况的村干部说。

  说起曹喜才,在天镇县玉泉镇葛家屯村无人不知,无人不夸。他创办的“天镇县雄安制帽厂”,专门吸收村里剩余劳动力和老、病、残、低保、五保户开展制帽加工,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而且为他们老有所依、残有所能、老有所获创造了条件,也为家乡乡村振兴做了一份贡献。

  53岁的曹喜才是山西省天镇县玉泉镇葛家屯村人。 1987年,他响应祖国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汽车兵。在火热军营中,他思想进步、作风优良、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勇于担当,是一名优秀的军人。1992年12月退役回到家乡后,他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凭借部队练就的良好驾驶技术,跑起了运输业。党中央作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神后,跑运输稍有积蓄的曹喜才,放弃了跑运输,办起来“天镇县雄安制帽厂”。

  “一人富不算富,带着大家伙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曹喜才说。“我是解放军那个大学校培养出来的人,部队培养了我,让我学会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爱党爱人民的优良思想作风。我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始终坚持‘退伍不褪色’的信念,在践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回报家乡报效社会,带动家乡发展振兴。”

  2017年9月,他自筹资金60多万元,租用民房一处,盖起了8间厂房,购买了缝纫设备30多套,建起了制帽厂。企业创办以来,他坚持累计带动8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优先吸纳村里有缝纫技术的剩余劳动力和老弱病残的低保五保户30多名,生产旅行帽、太阳帽、棒球帽、钓鱼帽等20多个品种,实现了年制帽80多万顶,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深受国内国际市场的好评,年生产总值240多万元,纯利润10多万元。企业曾被天镇县人社局命名为“天镇第一扶贫车间”。

  村民薛明利,过去是一名泥瓦工,在一次施工时不慎从“架板”上掉下,造成残疾。家里种地、伺候等一切活计都落在了妻子身上。由于他不能行走,虽然享受了政府“低保”政策,但家里生活还是比较紧张。得知情况后,曹喜才及时把他的妻子安排在制帽厂上班,还给他安排了一个装帽沿的工作。每天他妻子到厂子里取上料,他在家里装好帽沿后,再由他妻子送到厂子进入下一个程序,每月收入1500多元,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脱贫户任丽芳,3口人,家里地也不算多,一个孩子上大学。为了确保她家庭经济来源,不误照顾家庭,曹喜才为她在厂里安排了记件工,工作灵活,她每月收入在1000多元。

  29岁的杨柳,家里有两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她每天将孩子送到学校,便到帽厂来工作,“厂子建在家门口,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孩子和家人,上班时间灵活,真好!”

  2020年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时候,由于疫情影响,曹喜才资金周转困难,为了帮助他度过难关,保障制帽生产运行,让脱贫户、老弱病残人员有正常的收入,镇村两级积极扶持,资助资金5万元。

  “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为乡村振兴出力,我越干越想干。看到村里那些老弱病残脱贫户生活的越来越好,我感到无限光荣。今后,我要继续发扬军人退伍不褪色的光荣传统,做大做强制帽厂,让更多的人受益,让乡亲们生活的更幸福而不懈努力!”曹喜才表示。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