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农商银行:踔厉奋发 书写“新”的乡村振兴答卷

来源:三农经济时讯    作者:宋建波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2-05    

  本网讯(通讯员 宋建波)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奋斗场景,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面,牵动着各领域各部门建设者的内心。大同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认真落实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省联社各项部署,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星星之火的燎原优势,交出了一份份沉甸厚重的答卷。

  截至2022年11月末,大同农商银行整村授信已完成建档评级8769户,授信6854户,授信金额2.38亿元,用信6012户,用信金额2.03亿元,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抓好农业供给“新业态”,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为牢牢抓住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机遇,积极主动顺应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方向,大同农商银行坚持不懈于辖内各行政村进行信贷投放,以发展乡村新产业,培育新主体,挖掘新业态。

  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产业链条提供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畅通支付结算渠道,支持打造一批旅游、种养、畜牧、零售为一体的综合乡村产业;围绕特色产业,提供信贷支持,着重提升农具多样化、种植方式现代化、销售技巧前沿化,促进农业经营水平提升和农民收入提高;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产业“百花齐放”,多种业态共同发展。

  目前,大同农商银行已在北村、西万庄村、王家园村、古店村等多个行政村投入产业资金,支持本地畜牧、蔬菜、杂粮、中药材、食用菌、杏果、农文旅融合等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打造成熟的产业链体系。

  搭建信用工程“新网络”,发挥乡村振兴辐射效应。

  农村信用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信息采集工作,涉及到各行政村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单打独斗”不可取,需要充分发挥协作优势。

  大同农商银行积极协调乡村振兴局、地方金融局、地方乡政府等部门,推动基层网点、各行政村和事业部整合资源力量,实现内外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信用贷款风险分散和政策保障机制,在适当范围内进行信息共享。加快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步伐,发挥标杆效应,利用各类优质农村市场主体的影响力,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不断满足广大农户和城镇居民的资金需求,助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形成良性闭环管理。

  截至2022年11月末,大同农商银行已创建信用村60余个,信用户372个。村民们大门上高挂的“信用户”牌子成了最好的宣传,带动其他村民养成珍惜信用的习惯,形成人人守信、规范用信的良好氛围。

  创新金融服务“新体系”,保障乡村振兴多元需求。

  为满足新农村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金融需求,大同农商银行打造集金融服务、咨询服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系。整个体系依托全市营业网点和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通过柜面办理、助农服务终端、智能POS机具,为农民提供便捷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搭建覆盖乡镇和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络。

  同时,加大个性化产品创新力度。在推广“晋享贷”“云闪付”平台基础上,大同农商银行立足不同行政村发展差异和产业类型,量身打造授信期限不同、结息还款方式不同、资金用途不同的信贷产品,兼顾不同主体需求差异,保障资金供给与种养产业周期、企业经营周期相适应。

  “再也不用担心销售款还没收回时就得还款结息了。”王家园村村民老刘成功办理20万元授信,搭建了三座采摘园大棚,工作人员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销售周期,合理选择放款时间和期限,以便匹配每年还款期,缩短资金闲置时间和机会成本,真正实现了农银“双赢”。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