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强英鸭产业链项目绘就“十四五”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07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鄂托克前旗立足资源禀赋,紧扣规划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强化生态保护”的核心要求,引进安徽强英食品集团投资8亿元打造全产业链鸭产业项目,以“小鸭子”撬动“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鄂托克前旗作为自治区33个牧业旗之一,凭借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丰富的草场资源和适宜的气候,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上具备天然优势。近年来,旗委、政府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锚定农牧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全力推进强英鸭全产业链项目建设,该项目集种鸭繁育、饲料加工、规模养殖、屠宰分割、冷链物流及终端销售于一体,既延伸了本地农牧业产业链条,又为就业创业、农牧民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筑牢了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

  服务提速:57天刷新落地纪录,彰显营商环境新效能 

  作为落实自治区重大项目谋划行动的标杆案例,及市、旗两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鄂托克前旗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一站式”服务打通项目建设堵点,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务实举措提供全流程保障。项目从初次接触到签约开工仅用57天,不仅刷新了本地招商引资落地速度,更创造了“签约即落地、落地即开工”的招商新模式,生动诠释了“十四五”规划中“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的实践要求,为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规模领跑:打造国际级集群,构建全链发展新格局

  强英鸭产业链项目是鄂尔多斯市2025年首个开工的重大农牧业项目,总投资8亿元分两期推进,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禽产业体系。一期投资4.5亿元,在城川镇、上海庙镇建成9个种鸭养殖基地,300万羽养殖规模跻身国内外同类基地前列;二期投资3.5亿元,规划建设60万吨饲料加工、年屠宰4000万羽肉鸭及羽绒加工等关键项目,将形成“种源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闭环,让鄂托克前旗禽类产业具备国际一流竞争力,契合“十四五”时期“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

  多元赋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同共赢

  经济效益上,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0-40亿元,将实现全旗农牧业总产值翻番,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与“五统一”管理,直接带动500户农户参与养殖,户均年增收5万元,精准呼应“十四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核心目标;社会效益上,项目建设与运营期间将创造超2000个就业岗位,覆盖养殖技术、生产加工、管理服务等多个领域,有效解决本地农牧民就业问题,助力乡村人才回流,夯实乡村振兴的人力支撑;生态效益上,创新推行“沙漠治理+种鸭养殖”一体化模式,在规模化养殖的同时改良沙化土地,预计可缓解100万亩草原过度放牧压力,为水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及农牧业绿色转型提供实践经验,践行了“十四五”规划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生态要求。

  强英鸭产业链项目的落地实施,终结了鄂托克前旗无规模化畜禽产业的历史,成为引领产业振兴的核心引擎。下一步,随着项目规模效应与示范作用持续释放,将有力推动鄂托克前旗向“产业强旗”深度转型,为内蒙古西部探索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鄂托克前旗经验”,以实际成效书写“十四五”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