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陕西延安举行,活动以“守护乡村根脉 绽放时代华彩”为主题,旨在通过经验交流、成果展示,持续推动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近年来,湖北省农业农村部门挖掘、总结、活化、传播荆楚优秀农耕文化,充分展示新时代荆楚乡村文化建设的引领力、开放力、年轻力和活力,有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切入点
焕发农耕文明新光彩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农业文化遗产是农耕文明的鲜活载体,承载着地域特色的生产智慧与文化基因。
荆楚文化,博大精深;鱼米之乡,物产丰饶。炎帝神农尝百草、种五谷、教稼穑、疗民疾,开启华夏农耕和医药文明之先河;屈家岭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也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发现了中国第一粒人工稻、第一只彩陶纺轮、第一座隔墙连间式住房遗迹,形成了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的农耕文化。
我省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组织开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建立农业文化遗产省级目录,42项纳入省级目录,26项形成保护传承典型案例,将蕲春蕲艾文化系统等8项申报推荐为第八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农民精神和村组发展史典型案例征集,挖掘农民身边的故事、农民参与的村组发展史,总结提炼荆楚农民精神,用自己的典型案例讲好乡村转型故事。
“活化”农耕文化,我省加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广小龙虾“虾稻连作”、黄鳝“网箱养殖”和“稻菇连作”探索精神,引导现代农业向新的形态演变,让手机和AI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大数据成为“新农资”,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康养农业,集成推广“良种+良法+良田+良机”的生态高效农业。
以乡土文化能人培训为牵引
搭建乡村文化新舞台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土文化能人。如何留住并吸引乡土文化能人,湖北搭建文化交流新舞台,让他们有平台、有空间施展才华。
我省组织开展乡土文化能人培训,推荐56名乡土文化能人参加农业农村部组织的示范培训班,试点举办“村播”培训班两期,同步举办全省乡土文化能人专题培训班,推动乡村文艺、乡村舞蹈、乡村织绣、植物染、茶艺、房县黄酒等乡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同时,坚持以赛促建,推动创意链、产业链、传播链联动。举办2025“鄂更和美·乡当有为”创意设计大赛,引导参与“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农民画大赛以及全省文化产业创意设计大赛等赛事活动,注册微信视频号“荆楚乡韵”积极传播乡村文化产业新进展。2024年,联合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承办首届乡村文化产业创意大赛,并组织全省乡土文化能人参赛,湖北省在8个赛道获得23个奖项。
以农民为主体
增添文化供给新活力
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不仅是乡村文化的建设者,也是乡村文化的受益者。近年来,湖北不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有效举措,不断增添乡村文化服务供给新活力。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体活动。与农事农季、民俗节庆结合起来,与农产品展销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组织开展村跑、村舞、村BA、村耕、乡村阅读季等“村”字号文体活动。2025年,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举办全省第三届农耕趣味健身大赛暨和美乡村健康跑、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省级示范活动,咸丰白茶队获得中国农民丰收节村BA全国总决赛亚军,来凤县选送歌曲获得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歌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安陆市举办2025乡镇足球联赛,16支乡镇代表队参与,赛事全程带动餐饮、住宿、文创消费超5000万元。
组织开展乡村文明实践活动。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田间课堂”等资源,激发乡土人才、科技能人、返乡创业人员活力,推动志愿力量下沉乡村,服务农民。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地方频道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840号│法律顾问:韶风律师事务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