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批复实施浦北县“红韵柑香”陈皮产业链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该项目后,将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浦北县紧跟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积极探索做优做强大红柑等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推动浦北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浦北县以“强链筑基、三产融通、联农共富”为战略支点,重点探索陈皮全产业链价值提升路径,规划设计浦北大红柑智慧农业示范带提升、龙门镇陈皮产业园智能全链一体化加工、大成镇红色特色旅游建设等项目,打造龙门镇——大成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加速绘就产业兴旺、人才荟萃、乡风文明、生态秀美、治理有效的全景振兴画卷,成功申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
项目实施区域范围涉及龙门镇、大成镇等2个镇共10个行政村(社区),总投资1775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整合各级财政资金1570万元、社会投资11180万元。包括:龙门镇陈皮产业园智能全链现代化加工项目等项目9个,努力形成“陈皮链+农旅康养链+红色教育链”三链协同富农的发展新模式。
经济效益可观。依托产业发展项目,以智慧农业降本增效、品质提升推动大红柑亩均产值从6.5万元提升至8.5万元,提升浦北陈皮品牌价值30%,实现年接待游客从10万人增至15万人,红色旅游收入达到2300万元,康养文旅综合收入增长30%。通过订单农业保底收购、土地流转分红、技能适配就业、技能培训、农旅融合等联农带农模式,带动就业人数从10万人增至12万人,村级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超过17万元,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实现增收。
社会效益“钱”景光明。直接带动2万余人农村劳动力就业,其中种植、加工1.6万余人,物流配送、包装、农旅服务等间接就业0.4万余人,实现农村劳动力长期稳定就业率提升至65%。通过陈皮产业研究院、村级技术驿站和院士工作站,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引进深加工、品牌营销等领域专业人才200人,形成“专家驻村、技术到田、服务到户”的乡村振兴人才网络。
生态优势转为经济发展优势。通过规模化大红柑种植基地建设,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提升区域固碳能力。引入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技术,实现水肥利用效率提升25%,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率达到85%以上。系统化开发利用果肉副产物,将加工环节产生的果皮、果肉经精深加工转化为陈皮、果酱等高附加值产品,剩余残渣通过生物发酵工艺制备有机肥料,构建起“果品精深加工—有机肥循环利用—生态种养结合”的全产业链闭环体系,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