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山丹县,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野里,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曳,马铃薯、高原夏菜等特色农产品长势喜人;养殖场中,肉羊膘肥体壮,咩咩声此起彼伏。近年来,山丹县立足资源禀赋,以产业振兴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奏响了一曲曲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
特色种植让土地生金
山丹县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具有发展特色种植的天然优势。近年来,该县围绕“薯草菜羊马”五大富民产业,持续优化种植结构,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在马铃薯种植方面,充分发挥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优势,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以上,年产量达30万吨左右,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同时,积极发展马铃薯精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山丹芋兴粉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马铃薯全粉生产线,年加工马铃薯能力达2万吨,生产的马铃薯全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等领域,成为山丹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饲草产业也是该县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山丹马场凭借北纬37度的独特地理优势,孕育出特级燕麦草,其蛋白含量高,深受全国各地牧场青睐。山丹县金元农牧合作社流转9600亩土地种植燕麦草,每到收获季节,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此外,位奇镇张湾村三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的2000多亩苜蓿也即将丰收,产品主要销往宁夏、内蒙古等地。今年,全县饲草种植面积达36万亩,年产量30万吨以上,成为重要的牧草生产基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蔬菜产业同样在该县蓬勃发展。种植大户李玉兴流转5000亩土地种植高原夏菜,其品质优良,主要销往上海、广州等地,收成颇丰。今年,全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6.4万亩,产量2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约5亿元以上。蔬菜产业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规模养殖拓宽增收渠道
在发展特色种植的同时,该县还大力推进规模养殖,肉羊、肉牛、骆驼等养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肉羊产业是山丹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该县以现代肉羊融合发展产业园为核心,不断壮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水平。目前,全县肉羊饲养量突破112万只,建成了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山丹县积裕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积玉说:“合作社现存栏羊1300只,主要有杜波羊、胡羊、寒羊等品种,主要销往四川、云南等地,一年出栏量在800到1000只左右,经济效益不错。”为进一步延伸肉羊产业链条,该县积极推进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项目建设,健全完善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和产品营销体系,提高肉羊产业的综合效益。
肉牛养殖产业也在该县悄然兴起。锡航10万头肉牛养殖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肉牛养殖,促进农民增收。此外,该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骆驼养殖产业。中驼10万吨驼奶粉加工项目的建设,为骆驼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全县骆驼饲养量逐步增加,成为特色养殖产业的新亮点。
农旅融合激活乡村活力
除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该县还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将丰富的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激活了乡村发展新活力。
位于大马营镇中河村的“焉支花谷·羊主庄园”,以当地特色羊肉美食为基础,融入羊文化主题,打造集规模养殖、羊主题文化体验、网红打卡、休闲观光、研学生产、养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羊肉特色产业示范园。庄园内,羊雕塑、羊文化馆、羊肉美食餐厅、观光羊舍、羊文化体验园等景观小品一应俱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中河村村委会副主任曹模介绍:“我们村推行‘村集体+羊主庄园+农户’发展模式,按照每年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向村集体分红,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积极引导附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打造农家民宿、特色文创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此外,该县还精心打造了芦笋庄园、土豆驿站等主题庄园,以及清泉生态乐园和“乡味高庙”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等乡村旅游景点。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农家特色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农耕文化、品尝农家美食、享受乡村慢生活。农文旅深度融合,不仅给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旅游体验,也带动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让乡村有了“看头”更有了“赚头”。
如今的山丹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在产业振兴的引领下,正向着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大步迈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