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铁力: “四链”融合激发产业新动能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岳海兴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5-06    

  黑龙江省铁力市素有“北国粮仓”之美誉,水稻种植面积62.3万亩,全域绿色、有机水稻认证面积达到48.68万亩。近年来,铁力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以“党建链”串联“产业链”,“品牌链”提升“价值链”,推动铁力市水稻从传统种植向品牌化、标准化、市场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今年,在年丰乡爱民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我们与300户农民签订了2万亩寒地稻花香的水稻种植回收订单,农民不愁销路,我们也能有稳定的供应。”金海粮米业有限公司经理张鹏飞说。

  铁力市创新构建“村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三方联动机制,由村党组织牵头整合12万亩优质稻田资源,组织20家龙头企业与31家合作社成立大米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党组织联席会议”共商种植标准、共定加工方案、共建销售渠道,合力推广实行统一品种、种植、供应、管理、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带动3000余户农民加入订单农业,实现稳定增收。同时,铁力市发挥农村党员示范带动作用,让党员带着农民干,遴选26名党员种植大户建立党员示范田,探索实施稻虾共养、寒地水稻、水稻旱直播、“一亩田云种植”、水稻文旅等项目,并建设示范观摩区,开展实地指导、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100余次,带动农户2000余名。

  走进铁力市电商服务中心的直播间,直播活动正在火热进行,很多店铺都积攒了超高人气,吸引了众多新老“铁粉”竞相下单。返乡党员金鑫创办的林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多个短视频平台的10余名网络主播合作带货,将铁力大米等20多种农特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年均带动农户增收1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

  为了打响铁力大米品牌,铁力成立直播电商行业“大党委”,依托电商服务中心,横向统筹各职能部门党组织,纵向联系从业党员,帮助金鑫、田志成、项佳新、郑玉峰等返乡党员创业成立电商企业,销售以铁力大米为主的农产品。同时,定期举办“红色助农专场”“党员干部直播带货”等活动,深挖“黑土文化”“抗联精神”等本地文化内涵,推出“项老八”“抗联大米”等品牌。真正实现了党建赋能品牌价值,提升了市场竞争力。目前,铁力大米已实现多个线上平台全覆盖,年直播电商销售额超3000万元。

  芗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曾被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困扰许久,派驻企业的“红色管家”了解到情况后,协调市监局、农发行等部门,帮助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权质押登记,在农发行铁力市支行成功获贷1000万元。“在‘红色管家’帮助下,有贷款支持,我们打造了水稻‘梦之光有机米’种植基地,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还带动村民种植有机水稻,推动共同增收。”芗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温玉杰说。

  在复工复产关键期,铁力市工信、农业农村、市监等职能部门成立18支党员服务小分队,化身“红色管家”到大米加工企业驻企指导,精准破解招工用人、物流运输、设备检修等86项问题,排查安全生产隐患12个。在“红色管家”帮助下,双亿米业大米生产线24小时开工,每天生产量140吨左右。

  同时,铁力市实行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企业、乡镇、村屯,包党建、发展、稳定的“三联三包”机制,帮助协调资源、解决问题,形成上下联动的党建链条,助力企业和乡村发展。“在市委推动下,借助铁力与广东茂名对口合作契机,我们帮助铁力市金海粮米业与广东金信粮油科技公司签订了3万吨的订单合同。”爱民村党支部书记张洪海说。

  “我们把党建体系与产业链条融合,以党组织凝聚共同发展合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集约化发展、品牌化经营、精准化服务,实现了组织优势向大米产业发展动能的高效转化。”铁力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明辉说。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