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先哲法显大师

来源:三农经济时讯    作者:马文海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2-16    

  大德皈依早出家,

  九死一生只为法。

  二十行志明大戒,

  六五迎难探佛涯。

  西天生死忍别离,

  杖行如铁定荒沙。

  磐照丹碧十六载,

  圆梦华夏再出发。

  法显大师

  (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河东闻喜)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今闻喜建有法显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也是早于玄奘大师200多年,第一位去西天取经,并完整(陆上出发海上归来)走完今天一带一路历程的大翻译家和族行家,高曾大德。

  法显西行有三大特点:一是隋朝法显大师西天取经它比唐朝玄奘大师西天取经早了228年;二是法显西行取经路线是从陆上出发从海上归来,完整呈现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初始型态;三是玄奘大师正是受到前者的激励和启发,并在继承和学习法显大师译著中遇到某些误、漏、及损、断片无法还原和精准把握,才下大决心再走西行之九九八十一难艰辛路。

  早在399年,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 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近16年,于义熙九年归国。致力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法显大师的文化开创之旅,影响深刻久远,他的伟大探寻创举说明,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任何旅行都能跨越年龄的限制。相比较而言,一部《西游记》,使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很多人却不知道,比唐僧早两百多年还有一位中国历史上去西天取经的第一人,他就是以65岁高龄西进的东晋高僧法显大师。他在回当时的建康(今南京)译经的同时,还写下了我国首本记述当时中亚、印度和南海诸国山川地貌和风土人情的游记《佛国记》 ,文脉流传,贡献卓著。

  法显,俗姓龚,东晋高僧、旅行家、翻译家。除了取经第一人之外,他也堪称是我国留学史上空前的第一人。著名作家冯亦同在“南京传世名著推荐手册”中写道:“法显(公元334—420年)是中国历史上西行求法的第一人。他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自长安出发,西渡流沙,越葱岭至天竺,游29国,历尽艰险,赉佛典多种以归。义熙九年(公元413年)抵首都建康,住道场寺五年,翻译经论的同时,将十四载取经见闻,融合着佛学智慧,写成了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国记》。此书亦名《法显行传》《佛游天竺记》,全文约万字,对行经诸国山川形势、佛教名胜和宗教活动都有真实记叙,为研究南亚次大陆各国古代史地、交通和风情保存了重要资料。自19世纪以来,先后被译成法、英、日文等,为国际学术界所重视,是世界宗教史、东方文化史和南京对外交流史上的千秋瑰宝。”

  当时,正处五胡十六国之乱际,法显大师研读国内佛教经典却发现,佛经很多,但西域流传进来的佛经大多都是口头传诵,无文字记述,导致了翻译的错误很多。辗转记录之后,错谬更多,残缺不全;且上层僧侣与官府勾结,欺压下层僧侣;一些僧侣不守佛法,无统一的佛家戒规。法法显经30余国到达印度,取得了《摩诃僧祗律》的梵本,后又至狮子国得到《长阿含》、《杂阿含》、《杂藏经》等梵本,于公元412年返回中国。回到建康后,共译经6部,达100多万字。其中《摩诃僧祗律》成为后世研习律学的根本经典。

  西行之艰辛是难以想象的。一出敦煌,就是一片广大无垠的沙漠,气候酷热,多恶风,法显一行只凭偶尔见到的枯骨为标帜。后经鄯善国(今新疆鄯善)、乌夷国(今新疆焉耆)。当时的乌夷国奉行小乘教,一般居民不知礼仪,拒绝资助求法的费用。法显等人后幸得供给,又继续向西南方前进。在杳无人烟的沙漠中横渡,艰难困苦,一行人走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到达于阗国(今新疆和阗)。在于阗国,法显等人滞留了三个月,结束后,法显等人经子合国,南行入葱岭,到达麾国过夏。其后,法显等人经过了25天,到达与印度接境的竭叉国,与慧景等人会合,并参加国王所举行的五年大施会。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法显等人向北印度前进,越过葱岭,地势惊险,常有恶龙吐毒风,又经年飘雪,当地人称为雪山。到北印度境内的阮历国后,一行人又沿着葱岭向西南行,山路崎岖,千仞石壁,万丈绝崖。法显等人越印度河,到达乌苌国,在此结夏安居。然后南下,历宿呵多国、犍陀卫国、竺刹尸罗国,到弗楼沙国,其间,僧景、宝云随慧达回国,慧应在此病故。法显独自前往那竭国,与慧景、道整会和,并在这里度过严寒的冬天。元兴二年,法显等三人南度小雪山,忽遇寒风暴起,慧景突感寒疾,气绝身亡,法显抚尸,悲痛难抑。

  越过小雪山,法显一行又先后经历许多国家。他们抵达王舍城后,打算前往城东北的灵鹫山礼拜,却遭一僧规劝:“路况不佳,噬人黑狮经常出没,不可前往。”法显说:“我远涉数万里,经历艰险,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参拜佛陀当年说法处,纵有险难,也绝不退缩。”后来法显独自上山,并感化了黑狮。后来,法显又沿着恒河东下,经瞻波国,于义熙四年到达东印度的印多摩利帝国,停留两年之后,泛海前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在狮子国停留两年,求得《弥沙塞律》及《长阿含经》、《杂阿含经》、《杂藏》等梵本各一本。法显是将陆、海两条丝绸之路连在一起的高僧,也是一位学者、旅行家。法显与一些来自国外的高僧一同译经,并写出了第一部反映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著作《佛国记》,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但遗憾的是,道场寺今天已没有实际遗迹。贺云翱说,按照史料,就在秦淮河南岸的长干里一带,“直到清朝还有人能够指出道场寺的位置,就在大报恩本寺(又名长干寺)的东边。虽然其具体地址我们尚未找到,但今天有《佛国记》这部法显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献遗产’。”法显应该当之无愧一一是当前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文化先行者,和实践拓荒者。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