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五千年,
羲和御日托福渊。
稷王培植绿苗壮,
黍果飘香背饥寒。
农耕始祖当无愧,
初心国庆浸恩泉。
大运弘波条山醉,
寄祷尧舜敬轩辕。
今年9月22日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首次离京,来到中华农业文明的最重要发祥地山西省运城市召开。我国许多历史典故都曾发生在古中国,今运城。特别是稷王稼穑,舜耕历山,更几乎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标志性用语。
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运城稷山县),被称之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稷王曾于县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穑,后称此山为稷王山,
出处:文言词,出自《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毛传”解释说:“种之曰稼,敛之曰穑。”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种植叫“稼”,收割叫“穑”。
后稷,是上古时代的一位能人,稼穑,是播种和收割庄稼。“后稷稼穑”是说后稷懂得农业,教授老百姓种庄稼的故事。
在神话传说里,后稷是天帝的儿子,父子都是神仙。父亲到人间当了部族首领,后稷也投胎来到人间。
《史记,周本纪》记载了这个神话,说周代的先民后稷,名字叫弃,他的母亲叫姜原。
姜原在野外发现一个巨人的脚印,心里很愉快,就去踩了这个脚印,因此而怀孕,整过了一年才生下个男孩。她认为不吉利,就要把孩子抛弃到山林里,赶巧那里人多,不能当众扔孩子呀,她又换个地方,把孩子扔在河沟的冰面上。可是被空中的鸟儿看见了,立刻飞下来用翅膀垫在孩子身下。姜原感到儿子很神奇,就抱回家把他养大了。因为最初想抛弃,所以给他取名弃儿。
《史记》里还说,后稷自幼就有抱负,游戏的时候也喜欢栽麻种豆,麻和豆子都长得很好。
后稷长大了,更爱好农耕,教百姓干农活。使周代先民脱离那种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进入了定居耕作的农业时代。后稷懂得土壤的性能和庄稼的习性,百姓都向他学习。部族联盟的首领帝尧听说了,就推举他当掌管农业的负责人。后稷对当时社会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
古书《山海经》和《尚书》也记载了这个神话,说后稷从天上拿来百谷的种籽播撒人间,结出丰硕的果实,繁荣了农业。
后稷死后安葬在山水环绕的地方。那里有三百里良田,五谷丰登。有仙女弹琴,鸾凤歌舞,百兽和睦相处,草木四季常青。象征着后稷和他领导的先民,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人间乐土。
《后稷稼穑》的神话,寄托了中国古代先民歌颂劳动、创造,向往和平幸福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