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来云南吃菌子”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 李 凤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7-29    

  “这个夏天,来云南吃菌子。”在前不久举办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夏凉菌香”2025年夏季云南文旅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知名旅行达人“小yo漫游记”分享了在云南吃菌子的经历,力荐大家到云南、食“云菌”。

  正值三伏酷热之际,云南以宜人清凉之夏吸引众多游客。随着野生菌进入生长旺季,食菌采菌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热门选择。为此,云南以“夏凉菌香”为主题,重点推出滇西北、滇中、滇东三大避暑旅居目的地,邀游客探寻“菌俏昆明”、“野生菌王国”楚雄、“松茸之乡”迪庆香格里拉等地的鲜美菌菇。

  “菌山菌海”引游人

  作为走遍四季云南的旅行体验者,“小yo漫游记”每年暑期会带着家人到云南避暑消夏,当地的“菌山菌海”让她印象深刻。“走进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场,那股混合着泥土、森林和极致鲜味的菌香就扑面而来,看着、闻着,味蕾就开始狂欢,迫不及待要尝鲜了。玉溪易门的野生食用菌交易会更是菌迷的盛宴,挤在人群中抢购刚下山的鲜货,再找家店大快朵颐,整个人都醉在菌香里。参加迪庆香格里拉的松茸节,松茸刺身、松茸炖鸡鲜得热烈,那独特的浓郁香气是山野的馈赠……”

  云南的野生菌资源十分丰富,野生食用菌适生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孙达锋介绍,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云南孕育了品种丰富、口感细腻鲜美、营养价值高的野生食用菌。已知食用菌约900种,占中国食用菌种类的90%以上。绝大多数名贵野生食用菌目前还不能人工栽培,其生长高度依赖特定的森林生态环境和共生关系。

  孙达锋说,云南野生菌分布广泛。世界四大野生名菌松茸、牛肝菌、松露、鸡油菌,云南均有分布,且资源量较大。当前在云南市场上交易的野生食用菌达200多种,药用菌有70多种,产量高、质量优。

  丰富的野生菌资源,造就了云南历史悠久的吃菌传统。据考证,云南吃菌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朝初期,《逸周书·王会》中就有正南地区“濮人”以“菌”为贡的记载。明代潘之恒编写的《广菌谱》,收录了云南各类食用菌并作了介绍。当代作家汪曾祺钟爱“云菌”,曾用“极鲜”“忘不了”“人间至味”等一系列词语,来形容云南野生菌的鲜美。

  “作为一种名优物产和地标美食,野生菌体现了云南独特的生态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资源品类、坚实的产业支撑。”云南省旅游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庆雷说,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广,野生菌已经成为七彩云南的一张亮丽名片,具有了与普洱茶、鲜花饼、红嘴鸥等类似的符号价值。相应地,吃菌被赴滇游客尤其是夏季赴滇游客列为行程单上的保留节目。

  采菌吃菌体验多

  “牛肝菌爆炒、白竹荪煲汤、鲜松茸做刺身,还有松露、见手青、黄赖头、虎掌菌、干巴菌、鸡油菌、青头菌、牛肝菌、奶浆菌、扫把菌……菌菌入镜,数不胜数,饕餮珍馐,让人‘三月不想肉味’。”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夏凉菌香”发布会上,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饶祥碧历数云南的菌菇美食,邀请大家到云南采菌吃菌,开启寻菌之旅。

  这个夏天,云南推出“菌俏昆明”、“野生菌王国”楚雄、“松茸之乡”迪庆香格里拉等寻菌目的地。据介绍,每年7月至9月,昆明便成为云南野生食用菌的集散地。游客可以去昆明的老字号餐厅,品尝各种地道野生菌美食;可以去网红打卡点大观篆新农贸市场,认识各种各样的野生菌,体验市井烟火;还可以到滇池绿道周边村庄,在乡野风光中尽享野生菌盛宴。

  楚雄生长着1021种野生菌,被誉为“野生菌王国”。夏季走进楚雄的大街小巷,无论是炒菌、菌汤,还是油炸菌菇,都能让食客大饱口福。“楚雄野生菌火锅”更是鲜美,曾入选“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美食。

  迪庆香格里拉是著名的“松茸之乡”,松茸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夏季到香格里拉开启寻菌之旅,可徒步户外,在云雾缭绕的林间捡松茸;可体验在尼西黑陶土锅中,用酥油煎制松茸;还可参加松茸采摘节,感受锅庄舞的热情与松茸宴的鲜香。

  此外,丽江、大理、普洱、保山、文山、曲靖、昭通等州市,也是采菌吃菌的好地方。“近年来,云南各地结合旅游业发展需求,创造性地利用分布广泛、品种丰富、口感鲜美、营养价值高的野生菌资源,形成了一批主题吸引物,举办了一批主题节事活动,推出了一批主题商品,推介了一批主题线路,菌子采摘旅游如火如荼。”李庆雷说。

  玉溪市易门县探索打造的“滇中水城 菌乡易门”文旅品牌,让李庆雷印象深刻。他介绍,易门建设了野生食用菌交易中心、野生菌博物馆,培育了以菌火锅、菌全席为代表的特色美食,举办了野生食用菌交易会、“滇中水城 菌乡易门”穿越赛,探索形成了以铜厂乡万宝厂“森林人家”为代表的野生菌围栏养护、采摘体验与美食旅游模式,推出了鸡枞油、野生菌腐乳、松露酒等特色旅游商品,初步形成了以菌为主线的农文旅产业链。

  在此基础上,李庆雷建议,云南省可结合农文旅深度融合、“旅居云南”品牌打造、资源经济和园区经济发展,在丰富野生菌主题吸引物、创新野生菌采摘品尝体验方式、推进野生菌资源可持续利用、打造“菌出云南”文旅品牌等方面继续努力,培育一批以野生菌为主题或亮点的旅游景区、观光工厂、研学旅游基地、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民宿、旅游营地、徒步旅游线路、旅游节庆活动等,更好地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

  护山才能有菌采

  每年夏天,一批又一批“菇勇者”涌入云南,体验采菌吃菌的乐趣。与此同时,过度采摘、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及缓冲区、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前不久,一篇讲述大量游客进入大理苍山“掠夺式”采摘野生菌的帖文引发热议。部分采菌者为追求“爆筐”效果,随意踩踏菌类生长区域,使用工具翻挖土壤,甚至对未成熟菌类、毒菌“一网打尽”,采后随意丢弃,阻断了孢子传播,不利于野生菌生长。

  苍山马龙峰护林防火点护林员马学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去年开始,每到采菌旺季,每天经该卡口上山的采菌者有四五百人。“我们各个卡点已加强巡护力度,劝阻违规采集野生菌行为,禁止大家违规进入缓冲区或核心区。”

  马学科介绍,除了卡口查验,护林员还加大了山林巡护力度,沿热门采菌线路增加巡逻频次,对违规闯入未开放区域的采菌者及时劝导制止,对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行为现场教育纠正。“遇到不了解规定的游客,我们会耐心讲解《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条例》,让大家明白‘护山才能有菌采’的道理。”

  李庆雷说,作为热度不减的旅游目的地,大理吸引了无数散客前来休闲、度假、旅居,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捡菌”这一当地人的生活场景被先锋游客当成了体验活动,部分旅行服务机构推出相关项目。此举本无可厚非,但是随后,一味追求商业效益的“野生向导”发现了其中的“商机”,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营销、揽客,不加选择地组织散客大量进山,任由部分不负责任的游客掠夺式采摘野生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对此,李庆雷建议,地方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游客通过具有相应资质、经营经验和专业人才的旅行社参与体验活动,及时查处一批违法违规组织菌子采摘旅游活动的组织或个人,定期发布黑名单,大力倡导负责任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部门应及时发布公告,告知游客景区允许、禁止开展的活动项目,通过新媒体灵活开展游客教育,倡导保护资源环境的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应深入开展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运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加大巡查力度,加强对非法组织游客进入保护区采摘野生菌等行为的组织或个人的查处。民宿、酒店等应强化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向入住客人推荐违反政策法规的旅游活动项目。

  记者注意到,6月27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自然保护地旅游活动的通知》。通知提出,各级林草、生态环境、文化和旅游部门,以及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单位)要加强沟通和协作,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地旅游规划或方案确定的旅游区域、线路和游客容量,有序开展自然体验、科普教育、观光游览、休闲健身等活动。要及时公布、动态更新严禁游客进入的区域范围和管理主体,在危险地段和不对公众开放的区域、线路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相关区域、线路开展旅游活动。

  通知还提出,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不得把未开发开放区域和私设“景点”“野景区”作为旅游产品进行推介、宣传。要督促旅行社、在线旅游企业等旅游经营者依法依规在自然保护地内开展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或从事非法旅游业务;要依法依规查处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未取得导游证或者不具备领队条件从事导游、领队活动等旅游违法行为;要加强对导游、讲解员等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生态保护意识和专业服务水平,引导游客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不得带领游客到危险地段和不对公众开放的区域进行游览。

  7月17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发布倡议书,号召广大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保护生态、文明旅游,倡议广大游客尊重自然,做生态保护的实践者,遵守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定,不进入未开发、未开放区域,避免因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破坏。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