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际,第二届新西兰画派艺术联盟艺术季开幕式暨2023 年新西兰愿景汉字发布仪式活动,2月4日在奥克兰国际艺术空间美术馆举行。其中 ,由雷-西厢工作室布展的“王西厢手书真迹”彩图(Wang Xixiang Authentic Handwriting)首展引人注目,与此同时配合展示的还有中国元宇宙数字艺术展览(奥克兰)、新西兰《先驱报》、甜豆配乐视频平台等。观众们感叹:“难得的古典爱情文化盛宴视觉效果,少见的中国戏剧书法的美学意境!”
新西兰新中友协奥克兰分会主席麦克·道森-MikeDawon(中)、新西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徐捷(左)观展
《西厢记》文化研究创作传播学者、中国永济普救寺顾问雷建德,业界称其“雷-西厢”。他现场分别向新西兰新中友协奥克兰分会主席麦克·道森(MikeDawon)、奥克兰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王建文、新西兰华文作家协会主席林慧曾、新西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徐捷、新西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傅金枝、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新西兰分会会长方斌林等文化艺术相关嘉宾介绍“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手迹珍品”,并赠送了新西兰《先驱报》图文系列专刊:《西厢记珍品亮相风帆之都》《<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纵横向比较》《王西厢手书真迹——王实甫<西厢记>珍贵稿本海外释放“聚场”新活力》等;还欣赏微信中国元宇宙数字展览-雷西厢珍品艺术馆(奥克兰)。
奥克兰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王建文(中)、新西兰中国国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新西兰孔子学堂校长王義之(右)观展
展出的彩图显示王实甫《西厢记》书稿本当时用的是黄麻纸进行创作,每半页纵23.2厘米,横13.8厘米,书法墨迹如行云流水,似风神满洒,最具有文人艺术范。更为可贵的是,稿本中还夹带着两片宝贵的铅山纸残页,尽管它的纸质与稿本不同,有评价说他小楷笔迹娟秀古雅,笔墨精妙;还有评价说他小楷笔迹隽美端秀、温润古雅。无论如何,证明同为王实甫当时自己执笔所写所改。经统计,这部珍贵的《西厢记》手稿共有二十二折,比现存版本(二十折)多出两折。
雷-西厢工作室介绍说:“这次展出的是难得一见的《西厢记》稿本彩图,也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创作时的原作手迹,目前国内业界尊称其为《王实甫稿本》。该手稿本书边微卷泛黄残旧,是一部写满21个筒子页墨迹的原稿影印件(内含2片散页)。相关专家认定该书原为清初王府旧藏,书上钤有三阿哥胤祉‘胤祉诚府’珍赏印,手稿先在一位老农祖屋中被发现,后由国内一位大家黄氏出资购买珍藏。相关专家鉴定其是国内唯一发现的王实甫戏曲创作手迹,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确实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更是海内外珍贵的元曲原作孤本”。
(王实甫《西厢记》创作手迹-1)
文艺评论家卢丰评价此次“王西厢手书真迹”首展奥克兰:“雷建德懂得支撑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是理性,新发现的王实甫《西厢记》原稿显示出真实的魅力。在其看来,《西厢记》原稿可以窥见王实甫炼字炼句巧用文思、内心思考、审美要求、语言风格运用的写作过程。王西厢手书真迹进入文学研究的公共视角,会在旧有‘作者——作品’的模式下,进行重估与镜鉴。文献的内容是一层一层的,原来某句话经历过解读,又要放回在最早的原稿之内解读。亦或有整饬作用,亦或在传统概念上重新编码。”
卢丰还评论到:“西厢有意情能逸,岁月无痕兴未休。今时情丝未减少年时的雷建德,带着家乡山海回望,在天高地阔、面朝大海且充分关心人文精神的“风帆之都”奥克兰,他鼓荡起抒“西厢”真意雅韵之风,串联起真实与想象的多元世界,文学资源全球化和同质化日趋激烈的当下,凸显西厢文学的个性,并激越地看到中国古典文学与世界文学交汇合流,快何如之。”
新西兰中国国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新西兰孔子学堂校长王義之面对《王实甫稿本》彩图时表示:“王西厢虽脱胎于董西厢,但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格调更加高雅,文辞更加优美,人物更加显活,形象更加立体,并且戏剧性更强,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你们看,藏书上王实甫手迹书法行中带草,不但风神潇洒,而且钩乙涂抺信手拈来,增删修正自然流畅,表现出作者王实甫当年非凡的书法功底和深厚超众的文学修养!”
(王实甫《西厢记》创作手迹-2)
新西兰中国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雷树清说:“从展览明显可以看出,迄今存世的元代戏曲手稿十分稀有,更何况是大名鼎鼎的王实甫手迹稿本呢,真可谓千金难求。……通篇书法创作看似随意为之,实则规矩稳重构思共同,在布局上没有一丁点违和感。字体参差错落妙趣横生,反而让人倍感接近,倍感天然。倘若不是他文学名望过大,信任王实甫也必定能够以书法此而闻名于世。可见,“王实甫”书法不只是浑朴古雅、厚重大气,而且十分耐看,有其共同的魅力影响深远。”
作为《西厢记》研究创作传播的学者雷建德,屈指数珍感到:“没有想到,在自己有生之年,竟然有幸罕见:王实甫《西厢记》原作书法手迹!”雷建德特地介绍说:国内外《西厢记》专家学者都知道,先在1978年,北京中国书店曾发现过四片《新编校正西厢记》刻本残页,被粘在元刻本《文献通考》书背上,经鉴定为最早的元代《西厢记》刊本而轰动一时;再在1986年,一个牧民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塔提让乡“苏伯斯坎”古遗址处,无意中发现了一张元代时期遗留的董解元《西厢记》手抄本残页。这片残页长21.8厘米,宽27厘米,距今近800年历史,也是用黄麻纸书写的,内容从“倚定门儿手托腮”开始,止于“夫人烧罢夜香来”,是古本董解元《西厢记》中《仙吕调·赏花时》的手抄本残页。现由巴州博物馆珍藏,被誉为国宝级的珍品。元代著名杂剧《西厢记》手抄本,700多年前就曾流传到新疆地区,印证了这样一段史实。后到青岛市发掘明朝末年的《西厢记》几幅剪纸珍品夹在一份祖传账本中,保存至今。”
众所周知,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三座里程碑。在诸多元杂剧作家中,王实甫以其《西厢记》而蜚声剧坛,被称为“王西厢”。同为不朽的爱情名著,它的问世却要比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早近四个世纪。历代文人对王实甫《西厢记》尤为青睐,现存明、清刻本不下百种,为古典剧作之冠。海外译本有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影响所及已遍布全球。
疫情过后,雷建德准备继续收集整理国外大百科全书对《西厢记》的评价,尤其是去世界七大爱情圣地考察,把《西厢记》古典爱情故事同国外爱情故事进行纵向横向地深入研究对比,进一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传统爱情文化海外传播的魅力。他认为,《西厢记》故事诞生地普救寺,不但是中国的爱情圣地,也理应成为世界第八大爱情圣地。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