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线下课《不管教的勇气》,内容可以在APP里听,而线下活动的游戏不可以。
听课前,主持人杨梅让我们用一张白纸写下对孩子的期许,越多越好,越细越好。听书完毕,两人结合成一个小组,一个扮演孩子,一个扮演妈妈,然后把自己写给孩子的话交给对方,“孩子”背起“妈妈”,然后“妈妈”在背上大声读出对孩子的“期望”:我希望你……,“孩子”背着“妈妈”来回走了六圈,就在背的过程中,“孩子”(扮演者)放声大哭,――我听到了鼓噪,我听到了压力,我听到了控制,我听到了操纵……这些都是我们父母以爱的名义强加给孩子的。
如果不是游戏,我看不到父母的丑恶,原来的我们就是这样在“迫害”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成为我们希望的样子,他们无能为力,只能叛逆,只能忍受,只能以另一种方式报复我们,游戏完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沉默无语,陷入深深的反省中,如果我们的孩子也像我们要求他们一样要求父母,我们会怎么样?会作改变?会找理由拒绝?会咆哮?
我们都是长满皱纹的孩子。
放过孩子,给孩子以信任,以感谢,以支持,以等待。相信未来的他们都会长成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对孩子如此,对身边的人也是一样,我们都不完美,接受真实的别人,而不是把对方改造成自己希望的样子,尊重差异,放过自己。
游戏就是一面镜子,通过游戏,看到背后的真相,接受事实,让自己成长。(通讯员 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