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经济时讯(赵锦慧)冬天的屋外不能久留,超过两个小时你就会被冻地手脚发麻,口齿不清,屋里却似春天,阳台上养着的那盆大叶海棠在如此的寒冬开出了鲜红的灿烂花朵,当我看到《河之东文集》时,我的内心也好似那海棠开出了一朵春天的模样。
清晨时光,刚吃完早饭,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之际,一个电话打破了这份平静:你好,你的快递,是运城寄来的!瞬间一种欣喜、一种惊诧、一种温暖穿过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直达心脏,我是昨天下午才和知性婉约的美女编辑韵荷聊了寄书的事情呀,怎么今天清晨就到了?我回答快递员说:那麻烦你给我送上来吧!因为我知道如果让他放在门房,不如这样能以最快的速度见到它—《河之东文集》。说完这句话,我深知我在此时的话语里带出了太多的喜悦,已然失去了一个作为女性矜持的本份,然而试问,谁又敌得过一个“懂”字的冲击呢?
我剪开包装箱,挪开气垫,看到《河之东文集》之时,虽然心理上已有了准备,却还是被它的气质打动了,明艳、厚重、质朴、含蓄、大气中流露出些许古意,风流外好似翩翩少年,世间总有一些言语不能尽达的心意,就如遇见了动情的人或是遇到了钟情的物。《河之东文集》是由“河之东”文化传媒创始人、文学平台主编,运城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文化学者、资深编辑、乡土散文家,曾获得过“全国散文大赛金奖”的梁孟华先生主编,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的一部由运城本土百余位作家的148件,或述情、或写意、或达史、或喻今的作品结集而成的文化巨著。

正如主编梁孟华先生在序言中所道:“这是一本拿得起就放不下的文学书籍。”我捧着它与阳光正好的阳台,坐在暖阳里感受它升腾的热浪,那浪里有悠悠不息地岁月沧桑,有绵绵不绝地亲情流淌,那浪里有滚水泡馍的热泪盈眶,有痴呆母亲卑微的守望,那浪里泛起小山村玉米秆烧火煮饭的清香,泛起古城街头穿越千年的熙熙攘攘。如若我会做画,我定就着书中字里行间的藤蔓,画一幅长卷,用丝丝时光做纬,用缠绵爱意做经,浅描一种割舍和不舍,刻画一种委婉和滂沱,用黑白着色星光流走的阡陌,用正红点染胸腔里涌动的鲜血。
不觉间,已读完数篇作品,文中景致如电影般播放着。儿子这周回来过星期天,这时睡醒了午觉,让我和他上街,想起他回家来一心想着玩,不思学习,我就让他和我一起读张汉语先生的《我的高考1977》,读完后我问他有什么感受,儿子想了想说:原来老一辈的人学习机会也那么难得呀!其实从那个年代走来的人都知道,如果时光可以重播,他们一样会选择劳动,选择努力,选择义无反顾地争取和拼搏,人生只有一次,不能重播,却在当下的繁华中给我们清醒地回忆,和从容面对的勇气,使我们拼尽一生给这张答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两个字“无悔”。

我极喜欢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生动深刻的父爱全在无言里表达出来,那微胖的笨拙,那想来定是五味杂陈的桔子,在先生将出欲出的泪眼中朦胧了岁月风霜里满头花白的发。我想岁月的无情里定是藏着深情的,不然韵荷那《贫穷的滋味》为何我也如此熟悉。贫穷是一头虎视眈眈的怪兽吗?如果不是,怎么能使人如此恐惧;贫穷是一个能吞食所有美好的黑暗吗?如果不是,怎么能使人如此惊慌?我的答案是:对!的确如此!看到:“一次我偶然回头透过车窗,看见佝偻着身子帮别人称水果的父亲,他是那样的疲惫不堪,由其他肩膀上两个硕大的灰补丁那么耀眼地刺进我的视线里,我强按着我突兀的自尊心,开始大声吆喝起来:谁要鲜桃,五毛一斤。”时,我的泪不觉间竟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我知道贫穷无声,正用它的獠牙撕扯着生活的遮羞布。好在我们有爱,亲情似海,在爱的土壤里,我们打造了铠甲,成长出一树茂盛的繁花。
河之东,泱泱文化五千年,我在这长河边,如一个孩童般仰望,用生命的热度垂钓文字的浪漫,用内心的纯净打捞滚滚东去浪里的欢歌笑语和泪流满面,《河之东文集》正如一个阶梯,带我回首历史的风流,看望难以忘却的怀念,沉淀流岚雾霭里的钻石光芒。
转瞬,在花白的发丝间,还有笑吗?无论是怎样的笑,都是用爱写就的诗情和画意,各中滋味,定会如一杯水般,清澈而温润,如春来花开,芳香而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