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徐碧卿)今年以来,大同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抓好“业务、文化、基层、机制、能力、合规”六项建设的“施工图”,扭住关键,压茬推进,持续打造服务百姓银行品牌。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是踏踏实实稳存款。坚持抓大户与抓散户并重,抓平时与抓时点并重。既紧盯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资金大户,也要注重扩大基础客群,营销抓在日常,做在平时,做在基础,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存款稳定增长。同时,坚持抓增量与调结构并重,在保证存款增长的同时,持续优化存款结构,着力于营销低成本存款,严控存款成本,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二是精准对接快投放。充分发挥法人机构经营灵活、放贷便捷的优势,利用好36种通用信贷产品和“兴农快贷”平台,紧跟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紧跟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振兴节奏,迈开腿、走出去,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做好重点客户、ABM级企业对接,积极跟进省、市重大重点工程及“专精特新”项目,深挖各类客户主体的信贷需求,做到一二三产业全面做,城区农村同步做、大户小户一起做,全面助力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深入推进“阳光办贷,清廉大同”专项活动,开展“六公开、三承诺”,彻底根治吃拿卡要,铲除不良习气,真正实现贷款全流程公开化、透明化,不断提升信贷服务能力,确保符合条件的融资主体贷得上、贷得廉、用得好、收得回、有成效。
三是稳妥推进清不良。一方面严管存量贷款风险,坚持摸清底数,分类处置,尤其密切关注逾期90天以内贷款,强化日常监测,及时跟进催收;针对大额贷款、社团贷款、关联贷款及时通过召开债委会议、一户一策制定化险方案。通过“全员发力、明责自清、专业队伍、风险代理、依法起诉、高管包户、以物抵债、交叉盲审”等办法,深入推进各类风险资产处置。另一方面严控新增贷款风险。严把准入关、严格风控流程、严格权限管理、严格实行放贷第一责任人制度;通过实施“审慎管贷”的措施,规范信贷行为,促进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四是创响品牌优服务。将为客户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最终落脚点,落实好“后台为前台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全员为客户服务”要求,通过服务巩固老客户、带动新客户、拓展大客户。扎实开展“微笑农信,服务大同”专题活动,严格落实一日操作规程,围绕网点关键服务岗位,明确服务内容、服务规范和质量要求,狠抓服务礼仪培训、服务纪律约束,提高基础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严格落实网点负责人值班、坐班制,随时了解网点服务情况,及时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合理设置叫号策略,根据业务波峰、波谷合理调整柜台开放比例,并指导客户通过自助渠道、电子渠道办理业务,缩短客户等候时间。强化监督检查。通过智能监控中心对全辖60个营业网点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全天候”监测,全年开展“神秘人”飞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处理,确保服务质量提升。
五是精打细算增效益。始终将提质增效,增加利润作为强化经营管理的中心任务。着力在优化资产结构上下功夫,一方面加快信贷投放,提高信贷资产占比,增加利息收入,提升资产收益率,另一方面把握市场行情,用好富余资金,合理配置债券、贴现、转贴现等资产,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同时,积极拓宽理财、代理保险、贵金属等中间业务收入渠道,着力在压降经营成本上下功夫,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细化费用管理,严格控制预算外开支,严堵成本费用“跑冒漏滴”现象,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最大限度压降运营成本
六是完善机制增活力。落实考评明责任。坚持以正向激励为主,出台了《2022年度综合考评办法》、《关于明确全员绩效考核若干事项的通知》等管理办法,明确了“绩效分配”“考核监测”等机制,将薪酬与业绩挂钩,将业绩与岗位挂钩,将员工责任与单位发展挂钩,充分激发员工成长意识,形成了奖惩分明、鼓励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对于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业绩差的坚持执行末位淘汰机制,常态培训提技能。利用“79课堂”、电教室、晨夕会等平台对各部门、各条线常态化开展培训及测试,持续提升员工业务技能水平,业务条线部门每月不少于3次,管理条线部门每月不少于1次。同时,强化对考试结果的应用,树立优者奖、劣者罚的正确导向,在全辖内形成学习业务知识,提升技能水平的良好氛围。强化督导抓落实。建立了常态化沟通协调督导联动机制,包片领导和部门按期对行社进行调研督导,及时共享信息,帮助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总结经验,发扬成绩、补足短板,压茬推进改革化险、提质增效各项重点工作,形成节凑紧、步伐快、务实效的工作作风,保证各项重点工作精准对接、高效落实。
七是紧盯案防保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确保队伍稳定、业务稳定、安全稳定。紧抓监督检查,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和条线检查同步推进、同向施力、形成合力,强内控、促整改、保落实。紧抓案件防控。明确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时段,持续性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压实安防责任,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守牢守紧安全运营基础防线。紧抓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决守好农信阵地,确保零感染。紧抓舆情管控。强化正能量宣传,将支持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彰显农信社社会责任担当的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传播大同农信好声音,以成绩鼓干劲、提士气,激励全员奋勇争先,全面冲刺“双过半”。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