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随着天气转暖,京郊大地一派繁忙景象,奏响了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春日序章。北京农商银行根植首都沃土,坚守金融支农初心使命,运用“凤凰助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6大类23款特色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下沉服务重心,全力支持春耕备耕。
春耕加速度
金融“活水”润春田
布谷声声催春耕。北京农商银行早准备、早安排、早行动,充分借助金融服务覆盖北京所有行政区和乡镇的网格化服务体系优势,组织客户经理主动了解广大农户春耕生产作业计划和资金需求情况,依托特色贷款产品,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将一笔笔信贷资金送到田间地头,确保春耕农资不缺、农时不误,今年以来,该行已累计向粮食、蔬菜等农业生产领域投放贷款约45亿元。
该行充分结合客户多样化经营特点和用款需求,用好“惠农贷”“优农贷”等系列产品,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怀柔区某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营中药种植及种子经营,在采购农资、种苗以及支付机械、人工费用方面有较大资金缺口,客户经理通过银担联动为客户增信,为其提供300万元流贷授信支持,有效满足客户用款需求。
怀柔区某蔬菜种植企业急需资金购买春耕生产资料,客户经理运用“农商e信通”线上产品为怀柔区某蔬菜种植企业快速提供50万元授信,解了企业燃眉之急,企业经营者感叹:“春耕的化肥、农药都得提前准备,北京农商银行的贷款真是及时雨,解决了我种植的一大难题,这下今年有盼头了。”
增产助增收
设施农业在升级
“室暖无忧寒暑季,恒温不虑硕熟期。”北京农商银行积极响应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创新推出“设施农业贷款”专项产品,全面满足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及生产经营等多元场景、多元主体的资金需求,自推出以来累计发放贷款超7000万元,有效助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精细化和高效化发展,促进蔬菜等农作物产量及自给率提高。
北京房山某新型农业企业正面临翻建、升级温室大棚的融资需求。该企业种植园建有29个种植反季节蔬果和食用菌的温室大棚,其中16栋温室大棚自投入使用至今还未进行过提升改造,设施老旧,保温性能降低,严重影响了农作物产量,不仅阻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也制约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北京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运用设施农业贷款专项产品,为其提供贷款800万元,助力企业提高产能、带动当地就业,也让首都市民吃上放心菜。
惠风拂山野
建设服务新阵地
北京农商银行在农村地区深挖细耕,以“一乡一镇一网点”为底线,建设超1500余家乡村金融便利店,不断创新服务场景,织密服务网络,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便捷服务体验,为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奠定坚实保障。
2023年,北京农商银行在北京11个区创新落地14家“浓情驿站”乡村金融服务综合体,提供涵盖党建、政务、商业、金融、民生等多元服务,致力于打造助力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服务平台、宣传当地历史文化和特色资源的形象窗口,助力文明乡风建设。
该行以“浓情驿站”为阵地,推动“三信”工程建设和农户建档评级工作,将金融资源滴灌至乡间,确保服务到人、到村、到网点。同时,深化区域银政合作,选派“乡村振兴金融助理”到乡镇、村驻点,协助开展乡村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金融人才培养、推动优化乡村信用环境、宣传普及金融知识,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贡献金融智慧。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