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赵多献)近年来,山西广灵农商银行聚焦主责主业,精耕细作三农沃土。该行立足本地优势,把金融助力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充分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倾力支持地方特色产业,累计投放6000多万元贷款支持“炕头经济”、“居家经济”发展,打造以手工编织、制衣为特色的“广灵巧娘”品牌,让闲散的妇女劳动力资源和能量得到充分释放,为广大农村妇女铺就了致富路。
走进广灵县巧娘宫手工专业编织合作社展厅里,一件件玉米皮、杞柳条加工而成的精美手工艺品,引人驻足观看,令人赞叹不已。虽是初冬,巧娘宫的生产车间里却是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巧娘”们有的正在精心编织,有的给新员工演示柳编工艺技术。
2005年,广灵县草柳编艺人刘金萍带领13个姐妹创办了巧娘手工坊,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广灵农商银行金融活水的精心浇灌,从手工作坊到成立专业合作社,最后入驻广灵县扶贫开发手工业园区,历经18年的创业奋斗,该公司已发展成为集手工编织、非遗体验等“园区+”模式的龙头企业。2023年,广灵柳编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灵巧娘”成为省级劳务品牌,与“广灵非遗”、“广灵山水”、“广灵美食”一道成为广灵叫得响的四大文化名片。
广灵手工编织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就地取材用玉米皮、蒲草、柳条编成筐、篓、草垫等农家用具,展现了广灵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广灵农商银行聚焦这一领域,把金融助力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作为主攻方向,采用“雪中送炭”、“精准滴灌”、“量体裁衣”等惠农、助农方式,为企业纾困解难,重点支持巧娘宫、鸿棉制衣等一批带动残疾人、农村妇女脱贫致富企业的发展。2016年以来,该行累计投放1435万元,为广灵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注入了新动能,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该企业在县域4个乡镇设立4个生产车间,带动1085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致富。
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把小手工编织做成大产业,带动广大妇女从事编织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致富巧娘”也成为广灵文化新名片。该合作社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其中线上占总销售额的20%。产品在北京、西安、杭州等城市都有代理商,远销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广灵巧娘”正用双手编织出更加美丽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 吴运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