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都兰县锚定“输出地”全力“加速跑”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孙海玲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1-15    

  在祖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东南隅,有一座别具特色的小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都兰”系蒙古语,意为“温暖”,这里素有“柴达木粮仓”的美誉。

  丰收时节走进都兰,辽阔的草原上,牛羊悠闲觅食;茂密的枸杞林里,“红果子”挂满枝头;希望的田野上,成熟的藜麦、青稞随风摇曳……展现了都兰特有的丰收景象。

  今年都兰县通过参加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地区竞争性答辩工作,成功入围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示范县。

  都兰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启发介绍,一年来,都兰县立足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大县定位,围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品牌发展、融合发展、循环发展”的原则,认真制定方案、仔细研究措施、健全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结合乡村振兴“八大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点县步入正轨。

  这是新征程,也是新使命。都兰正在“输出地”的赛道上奋力前行。

  强产业,厚植“输出”优势

  10月,都兰县的20多万亩枸杞陆续成熟,鲜红的枸杞果压弯了枝头,农户正加紧采摘。“今年天气比较好,枸杞长势也好,预计每亩产量达到600到700斤,目前按每斤15元左右算,每亩能收入9000到1万元。”宗加镇诺木洪村种植大户张吉让的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在另一头的都兰县宗加镇的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几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主要生产冻干果、果酒、枸杞原浆等产品。

  都兰县平均海拔3100米,全县多数地区为沙漠戈壁。2008年,都兰县政府深入挖掘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土壤优势,积极推广枸杞种植,配套完善林田路网、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农户主动种植枸杞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到2022年,都兰县枸杞种植面积近22万亩,预计枸杞鲜果总产量达到18万吨,带动5800多户农户增收。

  如今,枸杞产业已经成为都兰县有名气、叫得响的支柱产业。田间,全程标准化种植、高效栽培技术;车间,一条条生产线转动,枸杞变成枸杞汁、制成枸杞冻干、酿成枸杞酒。从卖枸杞干果,到卖枸杞制品,这一颗颗“红果子”不仅承载了都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也成为都兰产业振兴上的一张“金名片”。

  而都兰的“宝贝”不仅仅是枸杞,都兰县境内地势平整,水资源丰富,夏季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一大批高品质的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据统计,全县作物播种面积达51万亩,枸杞、藜麦、青稞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71.4%,其中绿色有机枸杞种植面积是全省种植规模最大、单产产量最高、产品品质最好的绿色有机农牧业基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也是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关键。可以说,都兰县在打造“输出地”上下了一步“先手棋”。

  “目前全县基本建立了枸杞、青稞、藜麦、牦牛、藏羊五大特色产业体系,这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架起了产业‘大梁’。”刘启发介绍,今年以来,都兰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围绕五大特色优势产业,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做优做强绿色有机农牧产业,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在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面,目前已累计实施项目21个,总投资4.45亿元,实施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产业发展类项目4个、企业帮扶项目4个、科技研发项目3个、品牌推介项目2个,给水厂、污水处理厂、热源厂、柏油道路,配套亮化、枸杞产业统防统治、3000吨枸杞健康酒、良种良木培育基地、白刺果及枸杞精深加工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园区吸纳能力、承载能力,提高了枸杞产品附加值、产业发展规模和产品销售率。

  重品质,提升“输出”成色

  青海被誉为“中国藏羊之府”,地处青藏高原的都兰县是青海的农牧业大县,县域内草地资源丰富,有机草场环境监测面积达850万亩,且都兰县获得牦牛、藏羊中国和欧盟有机食品“双认证”。

  每年9月至10月是藏羊集中出栏的时节,眼下,位于都兰县香日德镇青海开泰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下属的香日德活畜交易市场里藏羊交易正忙。“今年1月至10月已售出20万只藏羊,仅10月我们市场上输出了10万只藏羊,创历史新高,最大程度保障了当地牧户活畜出栏以及市场的需求供应。”青海开泰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海麟告诉记者。

  “我们的产品包括绿色有机藏羊肉系列产品、有机肥系列产品以及各类农畜产品,2015年以来,公司的销售额逐年以30%的幅度不断增长,销售额的不断增长背后是过硬的产品质量。”马海麟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取得养殖和加工环节的有机认证,生产加工的藏羊肉产品已通过绿色有机产品认定,并实现产品全程追溯。在产品品质方面,通过遵循产品生产标准、建立健全产品追溯体系、完善信用体系,同时加强产品生产过程监管,保证产品质量。

  品质是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生命线。都兰县不断在强化质量监管,提升质量安全上下功夫。通过构建绿色产品生产体系,组建三大主导产业联合体,探索创新生产模式,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加快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建成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监管平台10个,病虫害田间监测设备点24个,预测预警系统覆盖面积达16万亩。同时,成立县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打造,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理念,不断扩大绿色、有机、高品质的产品供给,新的农业生产格局也随之衍变。

  “每年春耕时,政府为我们免费发放有机肥,加上我们这里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污染度低,藜麦品质比较高。”青海柴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人、董事长何国元介绍,随着有机肥覆盖面的不断增大,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的全面发展,绿色的“原料资源”让产自都兰的农特产品都被盖上了“绿色有机”的品牌印记。

  如今,“绿色有机”的发展理念为全县农牧业发展强根固本。今年,都兰县持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在5个乡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面积7.18万亩,绿色防控根据作物生产周期陆续配套实施。同时,大力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采取畜禽粪便堆沤还田或生产有机肥的方式,有效提高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利用率达到85%。

  育品牌,擦亮“输出”名片

  晚秋时节,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下西台村的上千亩藜麦喜迎丰收,不同品种的藜麦穗呈现出红、黄、紫等色彩,铺陈在广袤田野,宛如一幅天然油画,美不胜收。

  “今年,我们在下西台村流转了275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白、黑、红三色藜麦,平均亩产能达到400斤,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农民省心我们省力。”何国元告诉记者,每年收获后一部分成品藜麦脱皮加工成藜麦米,一部分原粮发往陕西、四川、浙江等地。

  “这几年,我们的藜麦市场不断扩大,这背后品牌打造是关键。我们注册了‘柴藜’品牌,客户反馈都比较好,大家都说青海的藜麦品质好、名声响。”何国元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在产品的做精做细上下功夫,将藜麦面、藜麦米、青稞挂面等深加工产品做起来。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创建,并作为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促进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变,提高都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刘启发说。

  品牌建设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引领性作用。2020年7月,都兰县开启了行政区品牌建设的计划,成功推出了“都兰优品”,在探索区域品牌建设领域中迈出具有实践性的关键一步。

  为进一步打响做强“青字号”“都兰优品”品牌,借助援青力量,开展“都兰优品”品牌推介,开设广州、嘉兴和西宁机场“都兰优品”有机馆,开设有机体验馆,特色产品远销海内外,枸杞出口额达184万美元,荣获“国家级枸杞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

  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县创建中,通过品牌效应提升全县农畜产品知名度。借助“枸杞产销对接会”“藜麦高峰论坛”等平台提升枸杞、藜麦品牌知名度,提升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先后培育出省内外较出名的大漠红、雪山红、诺木洪等15个枸杞产品品牌,昆诺、高原锦禾、恬小狸等藜麦品牌和东昆仑牦牛藏羊品牌。积极打造“都兰优品”推介窗口,在西宁机场建成都兰县绿色有机馆,入驻企业14家,产品涵盖5类62种产品。

(责任编辑 吴运竑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