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骄阳依旧炙烤着大地,连片的玉米田透着勃勃生机。山东省曲阜市王庄镇后孟村种粮大户胡西岩拨开玉米叶仔细查看长势,看着脚下整齐排列的滴灌带,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今年这‘大小行’种得值,光浇地就省了不少心!”
有着多年农机服务经验的王庄镇为农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董本清深知,传统种植模式与现代化农机作业之间存在不少“卡点”。“以前玉米种得密密麻麻,通风透光差不说,大型农机进地还容易伤苗,追肥、浇水都费劲。”董本清说,如何让种植模式更适配机械化作业,一直是他琢磨的事儿。
去年以来的玉米种植季,在曲阜市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董本清找到了突破口——推行玉米“大小行”种植模式。
“所谓‘大小行’,就是将传统的等行距种植改为宽窄行交替,根据不同需求设计行距。”曲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解释道,经过反复试验,他们总结出三种适配不同场景的种植模式:40:80(单位:厘米,下同)的行距最适合铺设滴灌带进行节水种植;50:90的行距适配主流玉米机械化品种;60:120的行距则便于机械化追肥,通风透光效果更佳。
这一模式很快得到了当地种粮大户的响应。董本清牵头组织了50多名种植面积在3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根据各自地块特点和种植需求,选择合适的“大小行”模式进行种植。如今,王庄镇已有1.5万亩玉米田采用了这种新模式,田间管理效率和玉米长势都有了明显提升。
后孟村的胡西岩就是“大小行”模式的受益者之一。今年,他种植的1500多亩玉米中,有800亩采用40:80的“大小行”模式,并配套铺设了滴灌带。
“以前浇地可是个大难题,大水漫灌不仅费水,每亩地成本需要70元,还得雇16个人围着地块转,忙得脚不沾地。”胡西岩算起了经济账,“现在铺了滴灌带,虽然每亩地需要39元的滴灌带成本,但浇地成本从过去的70元降到了每亩19元,算下来每亩地能省51元。就这800亩地,光浇地就节省了4万多元。”
今年张王庄村种粮大户张国宾采用60:120行距模式。“以前追肥要么人工撒施,费工费时还不均匀;要么用小型追肥机,效率太低。”张国宾说,“现在这行距宽,大型追肥机能直接开进去,肥料能精准送到玉米根部,一亩地追肥时间从原来的20分钟缩短到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