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持续推进“农家书屋”工作走深走实

来源:四平日报    作者: 尹微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7-16    

  今年以来,伊通满族自治县始终将农家书屋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通过强化基础保障、创新活动形式,让小小的书屋成为涵养乡风文明的“精神粮仓”,更成为助力乡村发展的“智慧引擎”。

  强化基础建设

  让农家书屋“有料又贴心”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阅读需求,伊通满族自治县在农家书屋建设中坚持“百姓点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按照少儿类、益智类、故事类、农技类、卫生康养类等类别书目进行配备,确保书目既“接地气”又“合口味”。按照“每个书屋更新不少于70册(种)”的标准,年初累计为全县农家书屋新增出版物13000余册,让书架上的书籍常换常新、常读常新。从过去的“有书读”到如今的“读好书”,伊通满族自治县用精细化的服务让农家书屋真正走进群众生活,成为村民茶余饭后最想去的“打卡地”。

  创新活动形式

  让农家书屋“有趣又有用”

  让书“活”起来、让群众“动”起来。伊通满族自治县依托农家书屋平台,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开展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主题阅读活动,让书香与文化碰撞出别样火花。

  在开展的“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中,伊通满族自治县二道镇宏明村的农家书屋里热闹非凡,“书香伴纸艺 文化共传承”主题活动正在这里举行——村民们一边品读非遗文化相关书籍,一边跟着剪纸艺人学剪窗花、生肖,让指尖的技艺与书中的智慧交相辉映;新兴乡朝阳村则以红色传承为纽带,组织老党员与村民围坐一堂,共同品读《东北抗联故事集》,一个个浴血奋战的红色故事让在场者热泪盈眶,红色基因在书香中代代相传。黄岭子镇的“道德大讲堂”更是成为农家书屋的“金字招牌”,乡贤李大爷结合自身照顾瘫痪老伴20余年的经历,讲述孝老爱亲的故事,让台下村民深受触动。而在景台镇范家村,《新型农业种植技术指南》读书交流会成了“最火的聚会”,村民们带着笔记本赶来,分享读书后摸索出的“玉米抗旱方式”“水稻种植技巧”,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书本里的知识真正变成了田间地头的收成。

  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伊通满族自治县农家书屋就开展各类主题阅读活动300余场次,从非遗传承到红色教育,从道德宣讲到农技交流,多样化的活动让农家书屋不再是“静态的书架”,而是成为村民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凝聚共识的“文化磁场”。

  提升管理服务

  让农家书屋“规范又暖心”

  为确保农家书屋高效运转、持续发挥作用,伊通满族自治县着力构建“专人负责、制度保障、群众参与”的管理服务体系,让农家书屋不仅“建得好”更能“管得好、用得好”。全县187个农家书屋均任命1名专职或兼职管理员,确保书屋按时开放、书籍规范分类、借阅登记清晰。在制度建设方面,伊通满族自治县对书籍采购、登记、借阅、保管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鼓励村民参与书屋管理工作。注重营造温馨的阅读环境,农家书屋内增设桌椅、台灯、儿童阅读角、老年休息区等,让农家书屋真正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乡村里最具烟火气的文化地标。

  从满足阅读需求到引领文明风尚,从传播知识技能到助力产业发展。农家书屋就像一粒种子,在伊通的沃土上生根发芽,播撒下知识的芬芳,孕育出文明的新风。伊通将继续深化农家书屋建设,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开展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阅读活动和文化活动。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点亮乡村文明的“灯塔”,为伊通县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