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春天,梨树县的黑土地依旧被冰雪覆盖,室外最低温度徘徊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寒风凛冽,大地银装素裹。然而,走进梨树县的温室大棚,却是另一番景象——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农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一株株幼苗在温暖的棚室内舒展嫩叶,仿佛在轻声诉说着春天的到来。
“去年降水多,土壤墒情好,今年春耕的条件比往年都要好!”梨树县园艺特产管理站副站长王妍站在一座温室大棚内,望着满棚的幼苗,脸上满是笑容。她告诉记者,梨树县作为全省“菜篮子”基地,拥有1.5万栋棚室,面积达2.6万亩,蔬菜和瓜果种植品种丰富,从豆角、番茄到甜瓜、草莓,应有尽有,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眼下正是温室栽苗定植和大棚嫁接幼苗的关键时期。梨树县地处我省南大门,与辽宁省毗邻,气温回升较早。农户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结合先进的四层膜保温技术,最早在1月便可开始播种,4月就能迎来第一茬采收。“我们大棚里的活从1月末就开始了,嫁接、定植,一点都不能耽误。嫁接后的苗抗病性强,长得也壮实,收成肯定差不了!”种植户高大姐一边熟练地进行嫁接操作,一边笑着说。 梨树县的瓜菜嫁接技术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已经形成零散农户嫁接育苗和工厂化嫁接育苗两种模式。全县建有2个标准化育苗基地,年育苗能力达3000万株,还有十余个零散农户育苗点,主要供应周边村屯的农户。
此外,当地还组建起由技术娴熟的农村妇女构成的专业嫁接苗团队,她们每人每天最多可嫁接2000株,日薪在200至300元之间。嫁接团队的张大姐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说:“嫁接是个技术活,农闲时还能挣钱,很有成就感。” 为了保障育苗质量,梨树县园艺特产管理站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深入各个棚膜生产区域,实地考察调研,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从苗床温湿度控制到嫁接后的养护管理,悉心解答并给出建议。“我们不仅要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还要确保每一株幼苗都能健康生长。”王妍说。“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为全年的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梨树县的黑土地上,棚膜瓜菜育苗嫁接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每一株幼苗的栽种,都承载着农户勤劳致富的希望;每一座温室大棚的忙碌,都是梨树县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我们相信,只要用心去种,土地就不会辜负我们。”高大姐望着棚内绿油油的幼苗,眼中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