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阳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富、学、乐、美”,坚持“5555443”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示范引领型“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是“富在农家”促增收。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农旅及其他服务业“五类产业”,做强现代山地高效都市农业;成功落户“一基地一院站一总部”,省市共建“一平台两中心”。“三大收入”持续提高,预计农民收入增长7%,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村超80%。
二是“学在农家”强人才。大力实施引、育、用、留“四大工程”,实施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集聚行动,完善农村人才梯次提升培育机制,鼓励“四乡人才”返乡创业。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李德发生猪产业院士工作站、罗锡文院士创新团队研发中心等成功落户贵阳,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5606人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0196人,认定乡村工匠336人,发放乡村振兴产业人才筑才卡136人,评审高级农业技师175人、农业技师(中级)200人。
三是“乐在农家”实保障。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通过保护传承乡村文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2956场次,打造建设红色美丽村庄6个。持续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全面落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运用“两书一约一会两榜”推动治理常态化,“1、3、5、15”倡导性标准深入人心。
四是“美在农家”优环境。发布西南地区首家市级村民住宅建设管理条例、全省首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和农村下水道水冲户厕建设及管理领域地方标准,全面完成27个农村“五治”项目,实现农村危房和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农村公厕行政村全覆盖,生活污水治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收运体系正常运行率分别达80%、98%、99%,认定示范引领型“四在农家·和美乡村”50个,打造乡村旅居带10条,带动139个村发展旅居产业,接待游客来筑旅居1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