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开启,旅行社、教育培训机构、文博单位等纷纷上新“暑期研学”“研学游”“夏令营”等产品。然而,“研学游”热度背后也有需要警惕的“坑”。日前,武汉大学发布声明称,有机构打着高校的旗号虚假宣传开展营利性研学活动,提醒家长谨防上当受骗。
研学本是让孩子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的良好途径。可一些不良机构的所作所为,却让研学变了味。一些研学活动“游而不学”,孩子只是走马观花地参观景点,所谓的“研学课程”不过是走过场,无法真正实现研学的教育目的。同时,部分研学机构还存在收费不透明、以次充好、随意变更行程等问题,严重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更有甚者,安全保障不到位,带队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孩子的安全和健康面临着巨大威胁。
这些“坑”究竟因何而来?利益驱使是主因。研学游市场火爆,巨大的利益吸引众多机构纷纷涌入。部分机构只想快速分一杯羹,无心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于是便出现虚假宣传、降低成本、以次充好等行为。市场监管不完善也是关键因素。研学游涉及教育、旅游、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容易出现监管空白。再者,家长对研学产品需求旺盛,且在选择时易受营销话术影响,缺乏理性判断,给不良机构留下“可乘之机”。
研学市场的规范程度和质量高低,影响孩子的学习体验。为此,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教育、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加强协同合作,建立联合监管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大对研学机构资质审查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