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采收后的管理误区及施肥

来源:安徽农网    作者:安徽农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28    

  病虫害防治常见误区

  误区一:葡萄采收后不使用农药

  错误认知:葡萄采收后,病虫害防治工作常被忽视,部分种植者认为此时无需再进行防治。

  错误原因分析:葡萄采收后,需保证大部分叶片健康完好——健康叶片是枝条充分老熟的关键,同时能为枝蔓和根系积累养分;此外,采收后开展病虫害防治,可显著减少病虫越冬基数,为次年病虫害防控奠定良好基础,是全年防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正确做法:所有葡萄园均需在采收后开展药剂防治,需结合园区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防治措施与药剂选择。

  误区二:晚熟品种采收后未采取防护措施,导致叶片过早脱落

  错误认知:认为晚熟品种采收时间较晚,采收后已无充足时间采取防治或保叶措施。

  错误原因分析:叶片脱落前2个月左右,是葡萄根系快速生长期。这一时期根系的健壮生长,既是提高植株抗冻能力的基础,也是次年葡萄长势健壮的重要保障;同时,采收后仍是减少越冬菌源、虫源的关键窗口期,需根据果园实际情况及时干预。

  正确做法:需结合当地气候、园区病虫害发生情况,在葡萄开始成熟时提前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保障叶片后期生长安全;葡萄采收后,应立即喷施1次铜制剂,既能保护叶片不受病害侵害,也能有效减少越冬病菌数量。

  二、采收后科学施肥:优先选用硝酸钾

  硝酸钾是一种优质化肥,在作物所需的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中,硝酸钾含有氮和钾两种核心营养成分,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施用方式灵活——既可叶面喷施,也可结合滴灌、渗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施用,还能作为基肥使用。

  硝酸钾施入农田后,养分能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与氯化钾、硫酸钾等钾肥相比,其在土壤中不会残留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能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的成分。尤其在大棚葡萄生产中,使用硝酸钾更为适宜,有助于延缓棚内土壤盐渍化进程,保护土壤耕作层结构。

 
 
 
(责任编辑 吴运竑 校对 杨艳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上一篇:夏末秋初,苹果园要做好这些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